原来陈治国刚回所里就接到北城分局通报,正要去贾家报信,碰巧遇上打听情况的陶卫兵,便把案情一五一十交代了。
听完讲述,小当气得直跺脚,秦淮茹伏案痛哭,陶秀容和槐花愁眉不展。
“哥简直糊涂!”
小当怒拍桌子,“找到李怀德不报案赎罪,反倒贪那两万块钱?让我们替他还债?他这是铁了心不要这个家!”
槐花拽了拽姐姐衣角:“少说两句吧,没看妈都难受成啥样了?”
陶秀容叹气道:“小当你消消气,和槐花照顾好妈。
卫兵,跟我去趟供销社。”
刚出四合院大门,陶秀容就压低声音:“贾梗靠不住了。
单凭结婚证难办孩子户口,眼下贾家缺顶梁柱,正是你和小当的好机会——要是抓不住,首都户口这辈子都别想了!”
陶卫兵眯起眼睛:“姐你放心,年前要是搞不定小当,我的工资他们一分都别想动!”
两日后,林真再次拨通香江长途。
除了问候岳父母,主要汇报改开进展——当然,重点是申请资金支持。
随着事业版图扩张,林真急需现金流。
他在娄氏集团的三成股份,经过娄半城十余年经营,已从百万港元增值至千万规模。
虽跨境汇款尚不便利,但娄半城这次爽快汇来五十万。
林真计划分作两用:部分投入建厂,部分用于在津门开设八萃楼分号,由马华带领关家爷孙主理。
至于总店后厨,则交给何大清坐镇。
说来这对御厨传人,还是拜李副厂长所赐才收入麾下。
起初,关氏父子仗着祖上曾是御厨,对野路子出身的林真师徒颇为不屑。
然而比试落败后,他们只得屈居八萃楼后厨打杂。
谁料马华的厨艺一次次令他们瞠目结舌,而林真偶尔展露的绝技,更让他们如见神明降世,恍若厨祖伊尹亲临。
曾经的傲慢荡然无存,父子俩反倒多次恳求拜入林真门下。
林真对他们的投靠欣然接纳。
毕竟这二人除了起初眼高于顶,倒也没做过什么恶事,且颇有骨气,比试时也不屑于耍诈通风。
收归麾下可以,但收徒尚欠火候。
关氏父子索性不要工钱,恨不得日夜泡在八萃楼,脏活累活抢着干。
最终,吃软不吃硬的林真被他们磨得没辙,勉强收了关冬青作厨艺外门 ,由马华代为传授。
此番前往津门开设分店,正是对关冬青的考验。
若他确是可造之材,日后便由他坐镇津门八萃楼的后厨。
接着再向苏杭、广粤等地扩展——林真誓要将八萃楼开遍全国,权作送给小女儿的贺礼。
此行津门,林真带着刘玉华、马华、关沧海和关冬青五人。
名为探路会友,实则是循着强龙也敬地头蛇的老理儿。
正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非不知礼,乃示敬也。
林真深谙此道:和气生财方能广纳贤才,说不定还能收编几个能人。
听闻师父的宏图,马华激动得语无伦次:师、师父!我这就让玉慧带孩子先搬去津门租房!
林真笑道:随你,反正津门店运转后就让东青接手。
你这大总管日后得替我巡店收徒呢!
师父!马华扑通跪地, 定不负所托!
行了,林真扶起爱徒,忽又想起什么,安堂的搏击俱乐部、叶芪那边,还有许大茂收的古董......啧,忙啊!
师父您又说怪话了。”
后天就出发,快去准备吧!
想到床底地窖里那些年积月累的宝贝,林真确实有些着急。
除了特殊年月,许大茂每月都能淘来一两件珍品,他自己遇着好东西更是从不手软。
林真的收藏品已超过百件。
能被他收入床下地窖的物件,如今至少价值数万,若再存放十几年,更是难以估算。
改革开放才半年,林真先是忙着辞职交接工作,紧接着筹备酒楼试营业,随后又着手建厂事宜,一直没得空闲。
如今细想,往后只会更忙,若不抓紧处理,这事不知要拖到何时。
不如等津门之行结束后,回来就建一栋坚固的楼房,专门存放这些古董珍品。
事不宜迟,趁着还没到1980年,得让许大茂继续替自己搜罗古董。
想到这里,林真立刻找到刘光天,吩咐他在建设计划中增加一栋三层楼房,规模不得小于八萃楼,先备料,选址稍后再定。
刘光天虽一口应下,却忍不住问道:“林哥,您又是建厂又是开分店,资金周转得开吗?要不直接买或租一栋现成的楼?”
林真摆手道:“资金不是问题,香江那边我有的是。
老房子我看不上,这栋楼必须用最结实的材料,全钢筋水泥浇筑,一块砖都不用。”
当时国内盖楼多用红砖,纯混凝土结构的极少,居民楼普遍四五层,最高不过七层。
林真却要用钢筋水泥盖一栋仅三层的独栋楼,实在奢侈。
刘光天咂舌道:“三层楼搞这么扎实,太浪费了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开局拒绝给易中海养老请大家收藏:(m.zjsw.org)四合院:开局拒绝给易中海养老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