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一年六月三日,星期日,朝鲜,志愿军联合司令部。
雨后的清晨,空气中带着一股泥土和青草混合的清新气息,但这股难得的清新却无法冲淡指挥部里凝固的沉重氛围。第五次战役的硝烟刚刚散去,但它留下的创伤,却像一道道深刻的刀疤,烙印在每一个志愿军高级指挥员的心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检讨和总结会议,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夜。桌上的烟灰缸堆得像小山,冰冷的残茶剩水无人问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严峻。
司令员同志坐在主位上,面沉似水。他面前摊开着一份份来自各兵团的战损报告,那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整个战役,我军伤亡巨大,特别是担任穿插和后卫任务的部队,有些单位甚至失去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战斗力。一八零师的失利,更是像一块巨石,压在所有人的心头。
“都说说吧,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教训,都摆到桌面上来。打了败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败。”司令员的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一样敲在众人的心坎上。“我们不能让战士们的血白流。今天我们在这里多流一滴汗,多说一句真话,将来在战场上,就能让我们的战士少流一滴血。”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几位兵团级的指挥员脸色铁青,嘴唇紧抿。这次战役,他们打得太憋屈了。从初期的大踏步猛进,到后期的仓惶撤退,巨大的落差让他们难以接受。骄傲,轻敌,对现代化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后勤补给的严重滞后……一个个问题被摆上了台面,每一个问题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脸上。
李云龙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他一宿没合眼,眼球上布满了血丝。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咋咋呼呼,而是异常沉默。他面前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和草图。他一直在思考,从第五次战役开始的每一个细节,到铁原阻击战的每一分钟。他在寻找一个答案,一个能让这支军队在朝鲜这片土地上真正站稳脚跟,并且最终赢得战争的答案。
“司令员,各位首长,我说几句。”李云long终于站了起来。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中气十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次战役,我们败了,没什么不好承认的。败就败在我们想一口吃个胖子,结果差点被噎死。”他的开场白一如既往地不客气,“我们还是老习惯,总想着搞什么大穿插,大包围,想把美国人几个师几个师地成建制消灭。在国内战场,这招好使,因为我们的对手也是两条腿,后勤也差。可在这里,行不通!”
他走到巨大的地图前,拿起一根指挥棒。“我们的战士,是世界上最能跑的步兵,这一点我李云龙敢拍胸脯保证。可我们跑得再快,能快过美国人的汽车轮子和天上的飞机吗?我们好不容易穿插进去,后续部队跟不上,炮兵跟不上,最要命的是,粮食弹药跟不上!进去的部队,就成了孤军,成了人家嘴边的肥肉。一八零师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他的话像刀子一样,戳中了在场所有人的痛处。一八零师的番号,成了此刻会议室里最沉重的话题。
“铁原阻气战,我们为什么能顶住?是因为我们不跑了!我们依托阵地,跟敌人打消耗,打近战,打夜战,这才发挥了我们的长处,抵消了敌人的优势。”李云龙的指挥棒重重地落在了铁原的位置上,“但是,同志们,铁原阻击战能打赢,有很大的偶然性。第六十三军的将士是用命把缺口堵上的!如果我们整个防线上都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有多少个六十三军可以拿去填?”
他环视四周,目光变得灼热。“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我们的战术思想!从今往后,我们不能再想着一口气打到釜山去,那不现实。我们要做的,是在现有战线上,扎下根来!跟美国人打持久战,打阵地战!比消耗,比耐心,比谁的骨头更硬!”
“打阵地战?云龙同志,你说得轻巧。”一位副司令员皱眉道,“我们是志愿军,是来帮助朝鲜人民的,不是来这里修长城的。而且,跟美国人拼阵地?他们的飞机大炮可不是吃素的。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下来,我们什么样的地面工事能顶得住?”
“他说得没错!”李云龙猛地转身,声音提高八度,“地面工事顶不住,我们就钻到地下去!他有他的炸弹,我有我的黄土!他炸他的,我们就在地下喝茶聊天,等他炸完了,步兵上来了,我们再钻出来,跟他们拼刺刀!老子就不信,他还能把整个朝鲜的山都给炸平了不成?”
他从自己的座位上拿起那份熬了好几个通宵写出来的报告,大步走到司令员面前,双手递了上去。
“司令员,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我管它叫‘坑道防御作战体系’。我们不能再满足于挖几条交通壕,几个猫耳洞了。我要的,是一个能打、能防、能生活、能藏兵的地下长城!我们要把指挥所、弹药库、粮食库、兵员宿舍、甚至野战医院,全都搬到地下去!坑道要四通八达,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打不烂、炸不垮的地下网络。地面上,只留必要的火力点和观察哨。敌人来了,我们就依托坑道作战,打完就撤回坑道。敌人走了,我们再出来修工事。我要让我们的阵地,变成一个巨大的刺猬,让美国人无从下口,咬一口,就得崩掉他几颗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李云龙之抗美援朝请大家收藏:(m.zjsw.org)李云龙之抗美援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