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皇帝审视的目光,庞天寿心中一紧,此刻他已明白,皇帝是真的变了。
此前海外之人已经提过要在大明建立教堂,其教士自由传教。
这么做的目的,自然不是单纯的想要发展更多信徒。
此时大明正呈现三方割据,建奴、南明、农民军的混乱局面。
对于葡萄牙等西方势力而言,这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们不愿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在刚刚入关、政策不明的清朝身上。同时扶持南明,可以让自己在未来无论哪一方获胜时,都能保有立足之地和话语权。
在南明政权最脆弱时提供帮助,所要求的代价是微不足道的。
但一旦投资成功,未来能获得的回报将是极其丰厚的一个亲西方的大明政府。
朱由榔和庞天寿都明白,教堂的建立,远非一座建筑那么简单,它意味着一个永久性的、受条约哪怕是口头约定保护的据点。
教堂将成为收集大明各方政治、军事情报的完美中心。传教士和商人可以凭借身份自由往来,了解内政外交动向。
一旦获得建堂许可,就意味着西方势力在法律和事实上被南明政权所接纳。他们可以借此干涉地方事务,甚至影响朝廷决策。
以此为基地,不仅可以传播信仰,更可以系统性地引入西方文化、科技与法律观念,从思想层面影响大明的精英阶层,甚至是,为长远的殖民扩张奠定基础。
获得稳定的据点后,西方商品,如钟表、玻璃器皿的销售和大明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的收购将更加顺畅,利润也将更高。
一旦南明在火器供应、训练乃至战术上形成依赖,西方就拥有了制约南明的最有效筹码。
西方传教士、工匠、商人乃至雇佣兵都可以合法地、大规模地进入大明,为后续的全面渗透打开大门。
“或许他们目前并没有这些想法,但我却不得不防,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国力是否强大,统治阶级是否清醒。”
朱由榔心中瞬间闪过这些念头,再次看向庞天寿的目光之中充满了警惕。
他现在不确定庞天寿是否知道一旦自己同意西方建立教堂,传教士自由传教这其中的深意。
不过此事需等桂林之战之后才能开始进行,即便庞天寿别有用心,教廷也别有用心。
若是对方真的提出这个要求,那么必须得找到对策才行。
“嗯,朕知道了,若他们提出这些条件,朕只愿用瓷器、茶叶等物与之交换,且要压低价格,要他们最先进的火器。”
“桂林之战后,由你去办此事。”
“诺,奴婢告退。”
看着庞天寿离去的背影,朱由榔轻叹一声。
“多事之秋,处处都是难题。”
趁着难得的空闲时间,朱由榔命人取来《神器谱》、《军器图说》、《火攻挈要》以及《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书。
他虽知晓历史走向,以及南明时期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走向。
但涉及军事、火器、农业、科技等具体细节,却是门外汉。
尤其是军事这方面,作为皇帝可以不如李定国、焦琏等精通军事作战的将帅,但必须要能明白他们的方略。
还有从西洋商人手中购买的最新式火器,这一时期有了燧发枪,但还没有定装药。
改善火器等具体事务必须要有专业人士来做,他只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提供一个大概的方向。
明朝时毕懋康所着《军器图说》,书中明确记载了名为“自生火铳”的燧发枪。
这是中国古籍中最早、最明确的燧发枪图文记录。书中详细描述了其击发机制,通过扳动机括,使燧石与铁板摩擦生火,点燃火药,省去了传统火绳枪的火绳步骤。
《神器谱》的作者赵士祯被后世公认为中国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最杰出的火器专家之一。
《神器谱》中不仅有其发明的图样,还详细阐述了制造工艺,如枪管锻造、钢材选择、火药配制、射击训练方法以及火器部队的战术编制。
强调火器要与刀、牌等冷兵器协同使用,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
其中记载了多种新式火器,如掣电铳、迅雷铳、震叠铳等。
掣电铳是其最具创新性的发明。它采用了类似西方佛郎机炮的后装式子铳结构。
士兵可以预先装好几个“子铳”,作战时轮流装入枪腹,实现了连续射击,极大地提高了射速。
这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设计理念。
迅雷铳,一种多管轮射火器,有多个枪管,可连续发射,既能射击又能格斗,攻防兼备。
震叠铳,这是一种有前后两个火门的双管火绳枪,号称能连续射击两次。
此外还有鹰扬铳、三长铳等各具特色的火器。
赵士祯的着作有“中西合璧”的特点,既有学习引进,更有自主创新,将中国传统工艺与外来技术完美结合。
如今这些着作的主人,除了传教士汤若望外,都已入土,所留的这些书籍都是宝贵财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