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刀,祭我桂林城下,奋勇捐躯之将士——!”
全场军民情绪激动,发出震天的怒吼:“杀!”
刀光一闪,血溅五步。
“第二刀,祭我八桂大地,惨遭屠戮之百姓——!”
第二颗头颅落地。群情更加激愤。
“第三刀,祭我列祖列宗,告慰神州陆沉之痛——杀!!!”
最后一名俘虏被处决。此时,英灵碑前已是血流满地,血腥气与肃杀之气弥漫全场。
朱由榔看着眼前的鲜血,缓缓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再度睁开时,眼中已尽是决绝。他沉声说道,声音响彻全场:
“将首级传示三军,悬于辕门!尸身拖去喂狗!
“自此,朕与东虏,唯有一战,绝无媾和!凡我大明臣子,有敢言降者,有敢通虏者,犹如此獠!”
全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怒吼和哭声,既有大仇得报的快意,又有同仇敌忾的激愤。
“万岁!万岁!万岁!杀虏!杀虏!杀虏!”
整个祭祀广场周围爆发出雷鸣般的吼声,这一刻整个桂林被这场祭祀点燃。
他们是大明的百姓,是汉家儿女,绝不剃发易服屈服建奴!
司仪官在怒吼声中高唱:“血祭礼成——忠魂歆享——”
许多将士家眷泣不成声,牺牲的将士,是他们的儿子、丈夫、父亲,战争不可避免流血牺牲,甚至是他这位皇帝在如今这种局势下,也不得不亲自上阵杀敌,同样有阵亡的风险。
但建奴南下,外族侵略,只能以战争将他们赶出去。
许多阵亡将士家眷,听到皇帝亲口描述他们儿子、丈夫战死的惨状,那些被刻意压抑的悲伤瞬间决堤。很多妇人会掩面痛哭,不少老人浑身颤抖,几乎昏厥。
天底下最尊贵的皇帝,不仅知道他们亲人的名字,还为他们的死而落泪。这种天听竟达于微贱的震撼,是平民百姓一生都无法想象的。他们的悲伤从一家一户的私事,变成了被皇帝和整个国家铭记的国殇。
亲人的死,不再是轻于鸿毛的草民之殇,而是重于泰山的为国捐躯。皇帝宣布配享太庙,意味着他们的亲人将与历史上的英雄名臣一同被后世祭拜。
这对于阵亡将士家眷而言也算是一种慰藉。
周围维持秩序的将士们,此刻尽皆垂首落泪。
多少年了,他们头一次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大明士卒而感到自豪,皇帝没来之前,他们吃不饱也穿不暖,长官吃空饷,喝兵血,即便死了也只是找个地方草草一埋,谁又会记得他们是为这个大明,为了皇帝,为了百姓战死。
但今日天底下最为尊贵的皇帝陛下竟然亲自祭奠阵亡同袍,为他们立碑建祠,永享皇家祭祀,在这一刻,在场一众将士们在悲怆之余,心中升起了一众奇怪的感觉,那种感觉名叫,归属。
文武百官,连同平日里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刺头,今日也是眼含热泪,尽管今日皇帝的祭祀之举有些不合礼制,但他们还是决定先放过皇帝一马,明日朝会就不劝谏皇帝。
此情此景,连普通士卒都能如此忠烈,他们这些读圣贤书的士大夫,岂能苟且?
无形中砥砺了百官的气节,巩固了抗清的核心阵营。
血祭完成,朱由榔率百官默哀片刻。随后,皇帝退场更衣,准备第二幕的封赏大典。
第二场的封赏大典,朱由榔特意选在桂林桂林城内大校场。
五军营、桂林卫、还有腾骧左卫将士,身着甲胄,神色肃穆的立于校场内。
整个校场鸦雀无声,点讲台上摆放着一个个大箱子,里面装着赏银。
辰时,文武百官和桂林百姓赶到城内大校场。
朱由榔这次更换了一身在晨曦下金光闪闪的鱼鳞甲。
头顶发髻插着一个铁簪子。
之所以每一次对于将领和军中将士的封赏,朱由榔都穿甲胄,其目的一是为了表明自己这个皇帝与军队将士的亲近之意。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举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文官集团,以后以文御武的时代将成为过去式。
包括对于监军职能的调整改变,这一切都是表明一个态度,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文官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不要插手战争。
第三点便是抬高军队和武官的地位。
此前即便是同品级的文武官员,文官总是压过武官一头,但日后双方地位一致,没有谁比谁高,只是各司其职。
朱由榔一身戎装赶到桂林大校场。
整个校场内寂静无声,庄重肃穆。旭日东升,乐队改奏雄壮丹陛大乐。
文武百官、立功将士重新列班,行三跪九叩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恭贺桂林大捷,陛下洪福,大明中兴!”
朱由榔抬手,声音洪亮:“众卿平身。桂林之捷,实乃上天佑我大明,更是前线将士浴血之功!朕心甚慰!”
司仪官高唱:“宣——桂林首功之臣、京营总督焦琏,觐见!”
焦琏身着戎装,甲胄铿锵,大步上前,至皇帝前单膝跪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