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八年六月,清晖园“教室”。
时值盛夏,窗外绿树成荫,蝉鸣阵阵,但教室内的气氛却比天气更加火热。今日的听众比以往又多了不少生面孔,除了固定的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长乐公主李丽质等“老生”,还多了好些年纪稍小的皇子公主,如蜀王李恪、汝南公主、南平公主等,甚至连一些支持改革的重臣,如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也难得地坐在了后排旁听。原来,太子和魏王自从听了林昊的课后,在与兄弟姐妹们一同接受大儒教诲时,时常会不自觉冒出“生产力”、“几何”、“百分比”等新鲜词汇,用以反驳或补充大儒们基于经史的论点,引得其他皇子公主好奇不已,纷纷央求兄长带他们也来见识一下这位传说中的“林师”。
面对这群年龄、基础差异巨大的“学生”,林昊早有准备,他今日的课程安排得层次分明,因材施教。
林昊先在木板左上角写下了十个奇特的符号:0、1、2、3……9。
“诸位小殿下,今日我们先认识一些新的‘朋友’,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林昊声音温和,耐心解释道,“别看它们样子怪,用来计数和计算,可比我们常用的文字要方便得多。”
他一边写下汉字数字“一、二、三……十”,一边在旁边对应写上阿拉伯数字,并举例说明:“比如,计算‘三加五’,我们用算筹可能要摆弄一会儿,但用这些数字,直接写成 3 + 5 = 8,是不是一目了然?”
他接着教了最简单的加减法,用具体的例子(如分果子、数侍卫)演示,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阿拉伯数字结合竖式计算的简便。然后又引入了乘除法的概念,用“一排站了四个侍卫,共有三排,一共多少侍卫?”这样的例子,引出乘法口诀的雏形和简单除法。这些年纪尚小的皇子公主们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这比背诵艰涩的经文有趣多了,纷纷在座位上用小手指比划着。
对于李承乾、李泰、李恪以及长乐公主等年纪稍长、已有一定算学基础的学生,林昊则将重点转向了几何。
他在木板中央画下一个标准的圆,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诸位请看,天圆地方,这‘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车轮为何是圆的?因为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半径相等),所以它能平稳滚动。”他由浅入深,从基本的点、线、面讲起,介绍了三角形、矩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特性和简单性质。
他着重讲解了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并举例说明其在测量土地、计算山高、确定直角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比如,我们想知道一座塔的高度,无需爬到塔顶,只需在平地测量出到塔底的距离,再测出仰望塔顶的角度,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便可算出塔高。” 这种将抽象数学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李承乾等人眼前一亮,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尤其是魏王李泰,这个小胖子对林昊所讲的后世知识简直着了迷。他本就聪慧好学,尤喜杂学,此刻听得如痴如醉,不时提出一些颇具深度的问题,如:“林师,您说地是圆的,那住在下面的人岂不会掉下去?”引得林昊又不得不简要解释了一下“万有引力”的粗浅概念,更是让李泰觉得奥妙无穷,恨不能天天缠着林昊请教。
课程接近尾声,林昊拿出了今日的“压轴法宝”——一个制作精巧的算盘。
“诸位,计算之道,除了心算、笔算,还可借助工具。此物名为算盘,乃计算之利器,比之算筹,更为便捷高效!”
他详细介绍了算盘的结构:框、梁、档、算珠,上珠当五,下珠当一。然后,他亲自演示了如何用算盘进行基础的加减运算,手指翻飞,算珠噼啪作响,速度快得令人眼花缭乱。
“请看,三百七十六加五百四十八……”林昊一边念,一边拨珠,几乎在他念出数字的同时,结果已然清晰呈现于算盘之上,“等于九百二十四!”
这速度,远超摆弄算筹!
他又演示了更为复杂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其便捷与迅捷,让在场所有人,包括后排的李世民和重臣们都震惊不已!尤其是主管财政户部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眼中更是精光爆射,他们立刻意识到,此物若推广开来,对于处理庞大的帝国钱粮账目,将带来何等巨大的效率提升!
林昊简单教授了算盘的基本指法和口诀,让所有人都尝试了一下。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算珠碰撞的清脆声响和孩子们兴奋的惊呼、讨论声。
课程正式结束,但学生们(包括那些重臣)的求知欲却被彻底点燃,纷纷围拢过来提问。
“林师,后世孩童都要学这些么?要学多久?”太子李承乾好奇地问。
“林先生,几何之学,除了测量,还能用于何处?”长乐公主李丽质声音轻柔,目光中充满了求知欲。
“林师林师!那地圆之说,可有更多证据?”魏王李泰挤在最前面,问题一个接一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