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又是半月过去。清晖园的“教室”再次迎来了它的学子们,而且规模明显比上次又扩大了不少。不仅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长乐公主李丽质、蜀王李恪等皇子皇女悉数到场,长孙冲、房遗直、程处默、尉迟宝琳等老面孔一个不落,还多了好些年轻的新面孔——皆是如李靖、李积、高士廉、张亮等后来加入核心圈的重臣家中适龄的子弟。显然,他们的父辈在见识了林昊的“本事”后,都迫不及待地将自家孩子塞了进来,希望能沾染些许“后世之学”的灵气。
今日,林昊准备开启一个新的领域——物理。
他在木板中央写下了“格物致知——物理初探”几个大字。面对下方一双双充满好奇与期待的眼睛(尤其是李泰,那小胖子几乎要把脖子伸到讲台上了),林昊开始了他的讲述。
“诸位,世间万物,运行变化,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内藏规律。这探究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规律之学,便是‘物理’。”他尽量用浅显的语言引入概念,“今日,我们便从最常见,却也最奇妙的现象之一——光开始。”
他首先讲解了光的直线传播,用简单的示意图说明了影子形成的原理。接着,他引入了反射的概念,用铜镜举例,解释了为何我们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然后,他拿出了准备好的“教具”——几块不同形状的透明水晶(天然水晶打磨而成),演示了光的折射。他将一根木筷插入盛水的陶碗中,木筷在水面处仿佛“折断”了,引得台下阵阵惊咦。
“这便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了偏折,谓之折射。”林昊解释道,“利用此理,我们可以制作一些有趣的工具。”
说到这里,他终于拿出了过去几天他精心打磨的“王牌”教具——一面碗口大小、边缘打磨光滑、弧度均匀的凸透镜(用水晶精心磨制而成)。
“此物,名为凸透镜。”林昊将透镜举起,晶莹剔透的镜片在光线照射下泛着光晕,“它同样利用了光的折射之理。”
他首先演示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将透镜对准窗外射入的阳光,在后方用一张薄纸承接光斑。
“诸位请看,阳光经过此镜,不再散开,而是汇聚于一点。”
随着他调整透镜与纸张的距离,光斑越来越小,越来越亮,最终,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那明亮的光点落在纸张上,几息之后——
一缕青烟袅袅升起,纸张被点燃了一个焦黑的小洞!
“嘶——!”
“燃了!竟然点燃了!”
“凭空生火?!这……这又是仙法不成?”台下瞬间一片哗然!就连李承乾、李泰等见过“震天雷”的,也被这悄无声息便能引燃纸片的“法术”惊住了。这可比钻木取火、火石打火要神奇太多了!
“非是仙法,亦是物理。”林昊平静地熄灭纸上的火苗,“此乃光之能量汇聚于一点所致,此点名为 ‘焦点’ 。若在夏日于野外,以此法聚太阳之光,便可轻易生火。”
接着,他又演示了凸透镜的成像功能。他让一名小宦官站在教室一端,自己手持透镜,在另一端用一张白纸屏寻找图像。
“诸位再看。”
当清晰的、上下左右全然颠倒的宦官影像出现在纸屏上时,教室内的惊呼声达到了顶点!
“是倒立的!”
“人影!好清晰!”
“这……这莫非是摄魂之术?”有胆小的公主小声嘀咕。
林昊笑着解释:“此乃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自然形成之像,并非妖法。其原理,便是光线交叉汇聚而成。”他简要说明了实像、虚像、物距、像距的粗浅概念。
这堂课,没有复杂的公式,没有深奥的理论,只有一个个直观而神奇的实验。从影子的形成到镜面反射,从筷子“折断”到透镜聚光成像,林昊用最朴素的方式,为这些大唐顶级的年轻权贵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户。
尤其是那面凸透镜,它展现出的“聚光生火”和“小孔成像”(他们暂时这样理解)的能力,彻底征服了所有人。这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格物致知”,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甚至能“凭空生火”的真实力量!
课程结束后,学子们依旧围在林昊身边,兴奋地讨论着,亲手触摸那神奇的透镜,反复试验着成像的效果。他们对这位“林师”的崇拜之情,已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这颗名为“物理”的种子,也悄然种在了他们的心田,静待日后生根发芽,或许将来,他们之中,真能有人沿着林昊指出的道路,去探索更多自然的奥秘。
李泰更是抓着林昊的衣袖,问题一个接一个,恨不得立刻就把那透镜拆开研究明白。长乐公主李丽质则安静地站在稍远处,看着被众人围住的林昊,看着他耐心解答时自信从容的侧脸,再看看那面能将光影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神奇镜片,眼中异彩连连,只觉得这位林先生,仿佛无所不能,每一次出现,都能带来一个全新的、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