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近几个月来的诸多动作,虽以各种名目掩饰,但我等皆能感觉到,其意在逐步收拢权柄,削弱我等世家影响力。如今又多了这个变数……此人,绝不可小觑!”
密室内,气氛压抑。林昊的存在,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这些盘踞数百年的世家大族心中,激起了越来越大的涟漪和深深的危机感。他们意识到,这个突然出现的年轻人,很可能成为李世民推行其改革、打破世家垄断的关键一环。一场围绕着林昊身份、学问以及其带来的新事物的暗流,开始在长安城下涌动。
与此同时,太极殿偏殿
李世民将千里镜小心放置一旁,神色转为肃穆,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心腹重臣。这才是今日留下他们的真正核心议题。
“诸卿,”李世民沉声开口,声音在安静的偏殿中格外清晰,“千里镜虽好,终是意外之喜。数月前朕与诸位议定之事,方是关乎国运之根本。今日便在此,将诸项要务的进展,一一报来。首先,铁矿勘探储备,以及火药、震天雷,还有前些时日试射的那燧发枪……药师,茂公,你二人主责军备,由你二人先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靖和李积身上。
李靖与李积对视一眼,李靖率先起身,躬身道:“陛下,臣与英公奉命以来,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河东、河北、剑南三道,秘密勘得新矿脉七处,其中两处品位极高,易于开采。目前已由工部遴选可靠匠户,以营造皇家陵寝或修缮宫室为名,进行小规模秘密开采,所得矿石皆囤积于预设的隐秘库房,储量正在稳步增加,足以支撑后续大规模打造兵甲及……火器之需。”
李积接着补充,语气中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与谨慎:“陛下,火药及震天雷的试制,进展颇为顺利。依据林先生提供的‘一硝二磺三木炭’之最佳配比,以及颗粒化、提纯等秘法,军器监下属的‘甲字坊’已能稳定产出威力远超以往任何火药的成品。以此制成的‘震天雷’,以陶罐、铁壳封装,内藏铁蒺藜,试爆时声如惊雷,破片飞溅,可伤十步之敌,威力惊人!目前已小批量试产三百余枚,封存待用。为确保绝对机密,所有参与工匠皆已集中居住,并由百骑司暗中护卫、监察。”
李世民眼中闪过精光,追问道:“那燧发枪呢?前次试射,虽未竟全功,然其构想之精巧,远超现有一切弓弩。如今进度如何?”
李靖答道:“回陛下,此燧发枪……依据林先生图纸,其结构精巧,尤以那后部装药、闭锁之机关最为复杂。将作监的大匠们反复琢磨,目前已攻克了铳管钻膛、弹簧制作等难关。您所提及的,铳口下方那用于卡榫刺刀的结构,也已试制成功。”他略一停顿,语气转为凝重,“只是,那最为关键的击发机构,尤其是确保燧石可靠击发引燃药池的环节,成品率依旧不高,时有哑火。目前仅组装出堪用的完整样铳十五支,正在持续调试改进工艺。不过陛下放心,臣等已增派人手,日夜攻关,必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此弊,使之能稳定击发!”
李世民听罢,沉吟片刻,并未因进度稍缓而责备,反而冷静道:“嗯,此物构思巧夺天工,非一日之功可成。稳妥为上,务必精益求精。所需钱粮、物料,一应满足,但保密与可靠,乃第一要务!”
这时,房玄龄也开口道:“陛下,各项改革皆在稳步推进。飞梭织机已在皇庄秘密制造二十余台,试织效果显着,效率倍增,待技术纯熟、工匠培训完毕,便可择机扩大。清丈田亩之事,已按辅机之策,在关内道三州试点,以‘核查隐户’之名进行,目前尚未引起太大反弹。水师筹建,张亮、侯君集已赴登州,以剿寇之名督造海鳅大船。”
长孙无忌、高士廉、魏征等人也依次汇报了所负责领域的进展,无不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下,既有所推进,又极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听完所有汇报,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过众人:“诸卿辛苦了!眼下一切虽初具雏形,然正是关键时刻,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千里镜出世,恐已引起世家警觉。我等更需如玄成所言,外松内紧,步步为营。所有计划,按既定方略加速推进,但有进展,随时密报!”
“臣等遵旨!”众心腹重臣齐声应道,眼中皆闪烁着坚定与期待的光芒。他们知道,一场静水流深之下的巨大变革,正在这偏殿的决策中,缓缓拉开序幕。而林昊带来的那些前所未闻的知识,正是撬动这一切的最强杠杆。
听完诸位心腹重臣的汇报,李世民心中稍安。各项计划虽推进程度不一,但皆在隐秘而坚定的轨道上运行,尤其是火药与新式火铳的进展,更让他看到了未来军事变革的曙光。他勉励了众人几句,便让各自散去,回归本职,继续如常办公,以免引人疑窦。
待偏殿内只剩下内侍,李世民并未急于处理堆积如山的普通奏章,而是起身,对王德吩咐道:“摆驾,去清晖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