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园,是林昊在宫中的居所,守卫森严,便于保密,也方便李世民随时前往讨教。
抵达清晖园时,林昊正在院中悠闲得骑着他那辆N手山地车遛弯。见到李世民到来,他并未感到意外,只是从容把车停好迎了上去。
“先生不必多礼。”李世民摆手,直接在一张石凳上坐下,开门见山道,“朕刚与玄龄他们议完事,青雀那千里镜,可是在先生这里又立了一功啊。”他语气中带着轻松,显然心情颇佳。
林昊微微一笑:“魏王天资聪颖,善于观察,臣不过稍加点拨罢了。”
“若非先生之学如瀚海,青雀纵有巧思,亦无源头活水。”李世民感慨一句,随即神色一正,“今日前来,除了告知先生千里镜已令药师等人惊叹不已外,朕更想问问另外几件关乎国计民生之要务的进展。”
他示意了一下,王德立刻会意,转身出去。不多时,两位身着低品级官服、但神色精明干练的官员被引了进来。一位是司农寺的少卿,另一位是秘书省的官员,分别负责高产作物育种和活字印刷事宜。此二人皆是经过严格筛选,对李世民绝对忠诚,且家族背景相对简单,不易被世家渗透。
“臣等参见陛下,见过林先生。”二人恭敬行礼。
“平身。将你二人所负责之事,详细报来。”李世民直接下令。
司农寺少卿率先上前一步,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启禀陛下,林先生!自数月前得林先生赐下那几种名为‘水稻’、‘土豆’、‘玉米’、‘红薯’的神异种子后,臣等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即于皇家庄园开辟最上等的田地,由最富经验的老农,按照林先生所授之法,精心培育。”
他略微停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汇报:“目前,第一季育种情况远超预期!‘土豆’与‘红薯’长势最为喜人,虽数量不多,亩产……据初步估算,恐不下于二十石(注:唐代一石约合现代59公斤,此处为夸张写法,突出高产)!且适应性强,对地力要求不高。‘玉米’植株高大,果实饱满,产量亦数倍于黍粟。水稻虽因种子数量太少,首季主要以分蘖扩种为主,但其株型、抗倒伏性已显非凡之象,产量潜力巨大!眼下正组织人手,日夜看守,确保种子万无一失,并全力扩大种植面积,以期明年能在更多皇庄进行推广,积累足够种粮。”
李世民听得目光炯炯,他虽然早已从林昊口中听闻这些作物的惊人产量,但听到实际培育也如此顺利,心中巨石落下一半。他看向林昊,眼中满是感激:“先生真乃天赐我大唐之福星!此等祥瑞若能推广天下,何愁百姓饥馑?”
接着,那位秘书省的官员上前汇报:“陛下,林先生。活字印刷术,自得先生传授以来,臣等已组织工匠,日夜赶工。目前,已成功烧制出陶质字模数万枚,常用字储备充足,并按韵部排列,便于检字。排版、固版、刷印、晾晒等一应流程均已熟练。”他呈上几本刚刚印制好的、墨迹犹新的书籍样本,皆是《千字文》、《急救篇》等启蒙读物,字迹清晰,版面整洁。
“陛下请看,以此法印书,速度远超雕版,且一旦字模齐全,更换内容极为便捷。目前我等已开始尝试排版印制部分儒家经典,一旦成功,便可大规模刊印,成本将大幅降低。”官员的声音带着自豪。
李世民拿起一本,仔细摩挲着纸页,看着那整齐划一的字迹,连连点头:“好!甚好!如此一来,书籍不再是豪族世家专属,寒门学子亦有机会博览群书,此乃抡才大典之根基,教化万民之利器!”他转向林昊,郑重道:“先生这两项惠政,一实一虚,一养民腹,一启民智,皆是我大唐长治久安之基石啊!”
林昊谦逊道:“陛下过誉了。种子能否适应大唐各地风土,尚需时间验证;活字印刷亦需建立完善的管理和发行体系,方能真正惠及天下。眼下,稳步推进,积累经验,方为上策。”
“先生所言极是。”李世民深以为然,“此事关乎重大,仍需隐秘进行,尤其作物育种,绝不可让世家过早察觉。你二人回去后,依计行事,有任何进展,直接密报于朕。”
“臣等遵旨!”两位官员领命,恭敬退下。
清晖园内再次安静下来。李世民望着园中景色,心中豪情万丈。军事革新、农事改良、文教普及……一条清晰而强大的帝国崛起之路,似乎正在林昊的指引下,于这片古老的时空,缓缓铺开。他知道,现在需要的,依旧是耐心和绝对的谨慎。
“先生,”李世民收回目光,看向林昊,语气诚挚,“前路漫漫,还望先生继续助我。”
林昊迎着他的目光,平静地点了点头。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