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榭内鸦雀无声,连最跳脱的程知节都屏住了呼吸,眼巴巴地望着林昊,等待着他念出那份名单。
林昊目光沉静,开始依照记忆中的排序,缓缓念出那一个个注定要铭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名字,并简要提及了他们的主要功绩或特点,让在场的人都能对号入座: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依次排序如下:”
“第一位,长孙无忌,司徒、赵国公。” 目光投向那位沉稳睿智的国舅。
“第二位,李孝恭,河间郡王。宗室名将,平定江南,功勋卓着。”
“第三位,杜如晦,莱国公。”提到杜如晦,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脸上都闪过一丝哀恸与怀念。
“第四位,魏征,郑国公。以直谏闻名,陛下之明镜。”魏征微微颔首,神色肃然。
“第五位,房玄龄,梁国公。善建嘉谋,孜孜奉国,乃陛下之肱骨。”房玄龄眼中泛起波澜,深深吸了一口气。
“第六位,高士廉,申国公。皇后与长孙司徒之舅,素有雅望,推举忠贤。”
“第七位,尉迟敬德,鄂国公。骁勇虎臣,宣力运始,翼赞兴邦。”尉迟敬德胸膛挺起,激动之色溢于言表。
“第八位,李靖,卫国公。南平吴会,北清沙漠,军功赫赫,一代军神。”李靖依旧沉稳,但紧握的拳头显示他内心的不平静。
“第九位,萧瑀,宋国公。骨鲠大儒,直言不隐。”
“第十位,段志玄,褒国公。骁勇虎贲,冲锋陷阵之猛将。”
“第十一位,刘弘基,夔国公。早年从龙,义旗初举,亦有军功。”
“第十二位,屈突通,蒋国公。隋室旧臣,归顺后忠心耿耿,镇守一方。”
“第十三位,殷开山,勋国公。运筹帷幄,陈谋献策。”
“第十四位,柴绍,谯国公。平阳公主之驸马,破阵开疆,功勋卓着。”
“第十五位,长孙顺德,邳国公。外戚功臣,亦有战功。”
“第十六位,张亮,勋国公。历任方面,颇有治才。”(注:此时正督造海船)
“第十七位,侯君集,陈国公。勇武绝伦,后……嗯,亦曾立下开疆拓土之功。”(注:此时正督造海船)
“第十八位,张公瑾,郯国公。参与玄武门之变,亦有军功。”
“第十九位,程知节,卢国公。骁勇虎臣,志怀锐颖,功标宿卫。”程知节听到自己名字,咧开大嘴,差点欢呼出声,被身旁的尉迟敬德一把按住。
“第二十位,虞世南,永兴县公。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名臣。”
“第二十一位,刘政会,邢国公。早年策划晋阳起兵,留守后方,保障供给。”
“第二十二位,唐俭,莒国公。善于辞令,屡次出使,不辱君命。”
“第二十三位,李积,英国公。与卫公并称名将,摧凶克敌,开疆拓土。”李积面色平静,但眼中精光闪烁。
“第二十四位,秦琼,胡国公。勇武威猛,跃马负枪,摧锋破阵,堪称门神。”
随着林昊将二十四个名字、爵位以及简略功绩一一道出,水榭内的气氛变得无比庄重。每一个被念到名字的人,心中都涌起一股热流,那是一种被历史铭记、被君王肯定的无上荣耀。对那些已故的功臣更添一份追思与敬意。
名单念毕,林昊总结道:“此二十四位功臣,囊括了运筹帷幄之谋臣、决胜千里之统帅、冲锋陷阵之猛将、忠贞不贰之能吏,乃至德行高洁之文士。凌烟阁画像立,不仅是对诸位功勋的肯定,更是陛下与诸公共创盛世之见证,是君臣相得、善始善终之典范,为后世所无限仰慕与传颂。”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随即,不知道是谁率先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那叹息中充满了感慨、激动、释然与自豪。
李世民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他的每一位功臣,声音深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真诚:“诸卿,今日林先生所言凌烟阁之事,乃后世之评说。然在朕心中,诸卿之功,早已铭刻于心!朕与诸卿,非止君臣,更是挚友,是袍泽!这大唐江山,是朕与诸卿一刀一枪、殚精竭虑,共同打下来,亦要共同治理好的!‘飞鸟尽,良弓藏’?此非朕所为!朕愿与诸卿,共享这太平盛世,同载这青史美名!”
“陛下——!”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纷纷起身,长揖及地,声音哽咽者不在少数。程知节、尉迟敬德等武将更是虎目含泪。魏征亦是深深一躬。
这一刻,所有的猜疑、所有的担忧,都在林昊带来的“未来”景象和李世民诚挚的表态中烟消云散。一种前所未有的信任与凝聚力,在这水榭之中升腾、凝聚。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