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话说得粗,却点出了水师在维护内部统一上的战略价值。李世民颔首:“知节所言有理。水师筹建,关乎海疆安宁,亦关乎内部漕运畅通与战略投送。辅机,立刻以密旨催促侯君集、张亮,加快海船建造与士卒操练,朕要随时掌握进度。”
“臣明白。”长孙无忌躬身领命。
魏征此时肃然开口:“陛下,诸公!军事改革,固然急迫,然需切记‘纲举目张’。若朝政不清,吏治腐败,纵有强兵利器,亦可能为奸人所用,甚至加速祸乱!清丈田亩、改革税制、整顿吏治、广开言路,此诸般文政,乃强军之根基,亦需同步加速,不可偏废!否则,便是舍本逐末!”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因急切而可能产生的偏颇,郑重道:“玄成之言,如警钟长鸣。朕险些因急于军事而忽略了根本。诸项改革,需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并行不悖!玄龄,辅机,士廉,文政改革之加速方案,由你三人总揽,尽快呈报于朕。”
“臣等遵旨!”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每一项改革的细节都被拿出来反复推敲,寻找加速的可能,同时又必须权衡稳妥与保密。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肩膀上沉甸甸的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背水一战、与命运抗争的决绝。
最终,李世民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位重臣,声音斩钉截铁:“诸卿,时间不站在我们这边!林先生让我们看到了那可怕的未来,也给了我们扭转乾坤的机会!今日所议各项,皆需以最快的速度,最严的标准,最密的防护推进!朕与诸卿,此刻便是在与那既定的命运赛跑!望诸卿同心协力,助朕打造一个真正铁桶江山,让我大唐,再无安史之乱之忧,永享太平!”
“臣等——万死不辞!”众臣齐声应诺,声音在偏殿中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念与力量。
自那日水榭之中,林昊揭示了那令人心魄俱震的“安史之乱”与大唐衰亡的轨迹后,整个大唐权力的核心圈层,都陷入了一种沉默而紧迫的氛围之中。无论是李世民、他的重臣,还是那些年轻的学生们,都需要时间来消化那过于沉重的“未来”。因此,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林昊并未再开设新的课程,清晖园也显得格外安静,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所有人都在积蓄力量,消化着那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信息。
时间悄然流转,暑气尽消,进入了贞观八年的十月。深秋的长安,天高云淡,风物疏朗,空气中带着收获季节特有的醇厚与凉意。
就在这一日,一份加急的密报被送入了两仪殿,呈到了李世民面前。密报来自负责在皇庄秘密培育林昊所献高产作物的司农寺官员。展开一看,李世民的瞳孔骤然收缩,随即猛地站起身,脸上是无法抑制的激动与期待!
“好!太好了!”他连声赞道,立刻对身旁的内侍吩咐,“速去请皇后、太子、魏王,还有……召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魏征……即刻到两仪殿来!” 他几乎将核心心腹点了个遍。
不多时,众人齐聚两仪殿,脸上都带着疑惑,不知陛下为何如此急切。
李世民难掩兴奋,扬了扬手中的密报:“诸卿,皇庄传来喜讯!林先生所赐之神种——水稻、玉米、土豆、红薯,已可收获!司农寺奏报,虽因种源稀少,育种面积仅限区区数分之地(注:一分地约为0.1亩),然观其植株长势及地下块茎(指土豆、红薯),预估折算成亩产,将远超我等想象!朕欲亲往皇庄一观,诸卿可愿随行?”
众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上也涌现出激动之色。他们深知林昊带来的东西无一凡品,这被陛下和林先生寄予厚望,称之为“足以活民无数”的粮种,其产量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臣等愿往!”众人齐声应道。
很快,一支轻简却戒备森严的队伍便从皇宫出发,直奔长安郊外的皇家禁苑。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同乘一车,李承乾、李泰紧随其后,房玄龄、长孙无忌等重臣亦骑马相随。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好奇与期盼。
抵达那片被严格守卫起来的试验田时,司农寺少卿早已带着几名绝对可靠的老农跪迎在地。
“平身,快带朕去看!”李世民迫不及待地挥手。
当众人走到田边时,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们有些愕然。与他们想象中金浪翻滚、植株高大的景象不同,眼前的土地被划分成几个小块,面积确实不大。
一块地里,水稻植株略显稀疏(因杂交稻第一代分蘖扩种,植株数量少),但穗头却出乎意料地长大、饱满,金黄灿灿,压得稻秆微微弯曲。
旁边一小片,是众人从未见过的“玉米”,植株高大,顶端有雄穗,腰间挂着几个被苞叶包裹的、沉甸甸的“棒子”。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另外两块不起眼的地。一块地里叶子有些发黄枯萎(土豆成熟期叶茎枯黄是正常现象),另一块则藤蔓匍匐,绿叶尚存(红薯叶还可食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