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高踞龙椅,面色平静如水,仿佛昨日皇庄之行的激动与振奋从未发生过。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几道隐晦的视线,正不时地落在他身上,带着试探的意味。
果然,在几项常规政务奏报完毕后,一位出身博陵崔氏的御史中丞,手持象牙笏板,缓步出班。他并未直接发难,而是以一种看似关切、实则绵里藏针的语气奏道:
“陛下,臣闻昨日圣驾亲临城西禁苑皇庄,皇后娘娘、太子殿下、魏王殿下以及房相、长孙司徒等诸位公卿皆随行在侧。陛下勤政爱民,心系农桑,实乃万民之福。然,臣斗胆,陛下乃万金之躯,一举一动关乎社稷安危。如今秋高气爽,却非传统观稼之时,陛下率如此多重臣前往一处寻常皇庄,京中已有些许议论……不知皇庄之内,有何等紧要事务,竟需劳动陛下与朝廷栋梁齐往?若事关重大,或可交由有司办理,陛下运筹帷幄即可,以免圣体劳顿,亦免外界无端猜疑。”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既表达了“关切”,又点出了“外界议论”,将昨日那场本欲隐秘进行的视察,巧妙地推到了舆论的焦点之下。
殿内顿时安静了几分,许多官员都竖起了耳朵。大家都不是傻子,皇帝如此兴师动众,绝不可能只是去看寻常的庄稼。
李世民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他早已料到会有此一问。他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位崔御史,又缓缓掠过其身后那些眼神闪烁的世家官员,声音沉稳地开口:
“崔卿有心了。”他先是不轻不重地肯定了一句,随即淡然道,“朕昨日确往皇庄一行。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皇庄之内,司农寺官员与老农们,近年来悉心钻研,于农事一道,偶有所得,培育了几样新作物。昨日正值收获之期,朕心系其成效,故携诸卿前往一观,以期了解实情,为将来或可惠及天下百姓,积累些经验。”
他承认了去皇庄,也点明了是为了“新作物”,但语焉不详,既未说明作物来源,也未透露具体产量,更将规模限定在“积累经验”的层面。
然而,“新作物”、“惠及天下百姓”这几个字,如同投入油锅的水滴,瞬间让那些有心人精神大振!
另一位出身赵郡李氏的给事中立刻出列,接口道:“陛下心系黎民,臣等感佩!不知是何等祥瑞新种,竟能得陛下如此青睐?其产量几何?若能远超常伦,实乃我大唐之福,当速速推广,以解万民饥馑之忧啊!”他语气急切,仿佛一心为民请命,实则是在逼迫李世民透露更多核心信息。
这时,没等李世民回答,一个洪亮而刚直的声音骤然响起,如同惊雷划破殿宇:
“李给事中此言差矣!”
众人循声望去,正是以犯颜直谏着称的郑国公魏征!只见他手持笏板,大步出班,目光如电,直视那位李给事中,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陛下行止,自有深意!皇庄之事,乃司农之要务,关乎国本!农事研究,岂同儿戏?何种作物,产量几多,何时推广,自有其章程与时机!岂能因尔等一番看似‘忧国忧民’之间询,便在这朝堂之上,轻易泄露关乎国计民生之核心机密?!”
魏征的话,如同重锤,狠狠砸下。他根本不接“新作物”具体是什么的话茬,而是直接上升到“国家机密”和“君王权威”的高度。
他转向李世民,躬身一礼,声音转而沉痛激昂:“陛下!《礼记》有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 农事革新,尤其如此!若轻易将未经验证、未做万全准备之良种信息公之于众,引得天下瞩目,万一稍有差池,或被有心人利用,煽动民心,届时非但无益,反而可能酿成大祸!此非爱护陛下,爱护百姓,实乃取祸之道也!”
他猛地回身,扫视那些出言的世家官员,厉声质问:“尔等口口声声为社稷、为黎民,却在此纠缠陛下行踪,探听朝廷未定之策!窥探帝皇行止,打探机密要务,此乃人臣之道乎?!尔等究竟是真心为国,还是另有所图,欲以此扰乱圣听,阻碍利国利民之新政?!”
魏征的连番质问,气势磅礴,直接将对方扣上了“窥探帝踪”、“泄露机密”、“居心叵测”的大帽子!他根本不给对方在“作物细节”上纠缠的机会,直接将辩论拉升到了政治正确和臣子本分的层面。
那位李给事中被魏征骂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想要反驳,却一时语塞。魏征占住了“忠君”、“保密”、“顾全大局”的制高点,让他难以直接攻击。
然而,世家势力盘根错节,自然不会轻易退让。一位与太原王氏关系密切的户部侍郎出列,试图缓和气氛,但话语依旧犀利:
“郑公息怒。李给事中亦是心系百姓,言语或有急切,然其心可鉴。陛下,魏公,下官以为,若真有高产祥瑞,早日示之天下,正可彰显陛下德政,凝聚民心,鼓舞士气,有何不可?况且,若需推广,终究需天下农户知晓、种植,提前透露些许,令百姓有所期盼,亦非坏事。一味秘而不宣,恐惹人猜疑,以为朝廷有意垄断奇货,与民争利,反为不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