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郊外山谷返回皇宫的一路,车驾内都异常沉默。无论是亲历过无数战阵的李世民与诸位武将,还是素来沉稳的房玄龄、长孙无忌,亦或是年轻些的太子、魏王,乃至提出者林昊本人,脑海中都反复回荡着那震耳欲聋的炮响,以及实心弹摧墙破垒、尤其是霰弹制造出的那片血腥炼狱的景象。那不仅仅是武器的威力,更是一种对战争认知的颠覆。
回到两仪殿偏殿,屏退左右,殿内只剩下这些亲眼见证了“神罚”之人。炉火噼啪,却驱不散众人眉宇间的凝重与心底的余悸。
李世民端起内侍奉上的热茶,手竟微微有些颤抖,他深吸一口气,将其放下,目光扫过众人,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都说说吧。对于今日所见,这火炮……诸位是何想法?尽管各抒己见,不必拘束。”
短暂的沉寂后,程知节率先开口,这位猛将此刻脸上兴奋与后怕交织,他重重一拍大腿:“陛下!俺老程打了一辈子仗,今天才算开了眼!这他娘的才是打仗!什么骑兵冲锋,什么步兵结阵,在那铁疙瘩面前,全是纸糊的!一炮下去,啥都没了!尤其是那霰弹,乖乖,两百步内,寸草不生啊!”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极度震撼,极度推崇。
尉迟敬德也瓮声瓮气地附和:“确是如此。此物之威,已非人力可挡。若用于战阵,两军对垒之际,先以火炮轰之,敌军未接战便已胆寒溃散,我军再以精骑掩杀,必可事半功倍,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靖作为军神,思考得更为深远,他沉吟道:“陛下,此炮威力毋庸置疑,实乃国之重器。然,其亦有局限。体型庞大沉重,移动不便,发射程序繁复,射速缓慢。更适合用于固定目标攻击,如攻坚拔寨、守御要隘。若用于野战,需提前布置,且需重兵护卫,以防敌军轻骑突袭炮阵。”
李积点头补充:“卫公所言极是。且其制造艰难,成本高昂,恐难以大规模装备全军。如何运用,需仔细斟酌。”
文臣方面,房玄龄抚须道:“陛下,火炮现世,乃双刃之剑。用之正则保家卫国,用之邪则祸乱苍生。其制法、使用,必须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绝不可有丝毫外泄。参与研制、铸造、操炮之人员,需严加甄别与控制。” 他考虑的是政权的稳固与技术的垄断。
长孙无忌则从资源角度提出:“铸造此炮,需大量精铜或优质铸铁,火药消耗亦巨。若欲成军,需有稳定之铜铁来源及火药产能支撑,此非一日之功。”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既为火炮的威力所震撼,也开始冷静分析其利弊与应用前景。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始终沉默的林昊。他是这一切的源头,他的见解至关重要。
林昊感受到众人的目光,知道该自己说话了。他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笃定:
“陛下,诸公,今日试射成功,证明火炮之路确实可行。其威力,诸位已亲眼所见,无需赘言。正如卫公、英公所言,此炮有其长处,亦有其短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根据其特性,扬长避短,将其威力发挥到极致。”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依我之见,火炮后续发展,或可循两条思路并进。”
“其一,发展重型火炮。”林昊指向虚空,仿佛在描绘蓝图,“此类火炮,如同今日所见之样炮,追求极致的射程与威力。其用途主要有二:”
“一,守城利器。将重型火炮固定于城墙要害之处,以其超远射程和巨大威力,可轰击敌军攻城器械、集结阵地,甚至直接打击敌军指挥中枢。有它在,任何坚城都将化为吞噬生命的堡垒。”
“二,舰载重炮。”林昊抛出了一个让众人眼前一亮的构想,“若能建造足够巨大的海船,将此类重型火炮安装于船舷两侧。试想,我大唐水师巨舰扬帆海上,遇敌船则万炮齐发,摧枯拉朽;临敌国海岸,则可直接从海上轰击其岸防、港口、乃至内陆城镇!此乃开辟全新战场,将战争主动权牢牢握于手中!”
这个“舰载重炮”的构想,让李靖、李积等武将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连李世民也听得心驰神往!
“其二,便是将火炮小型化、轻型化。”林昊话锋一转,“重型火炮虽威猛,但过于笨重。军中需要一种能够跟随部队机动、在野战中随时提供火力支援的火炮。我们可以尝试缩小口径,减轻炮管壁厚,使用更轻便的炮架甚至车轮,制造出可由骡马拖曳、甚至数名士兵就能推着走的轻型野战炮。”
“此类火炮,射程和威力或许不及重炮,但胜在灵活。可用于轰击敌军阵型、掩护步兵冲锋、封锁要道。与重型火炮形成远近、轻重搭配,方能构建完整的火炮作战体系。”
林昊的阐述,条理清晰,高瞻远瞩,不仅指出了火炮的用途,更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将一个单一的火炮概念,瞬间扩展成了一个包含战略、战术不同层级的武器系统!
殿内再次陷入寂静,但这次不再是震撼后的茫然,而是充满了思考与豁然开朗的兴奋。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炬,斩钉截铁地说道:“先生之言,如拨云见日!重炮守国门、震四海,轻炮随军行、破敌阵!好!便依先生之策!”
他看向李靖、李积:“药师,茂公!重型火炮与轻型野战炮的研制,由你二人负责,齐头并进!优先确保重型火炮的稳定与舰载可行性研究!”
他又看向工部、户部官员:“全力配合,要人给人,要料给料!朕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我大唐的王师,装备上此等神兵利器!”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命,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干劲。
贞观九年的军事变革,因这场试射和后续的讨论,被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并朝着一个更加系统、更加恐怖的方向,加速前进。而林昊,再次以他超越时代的视野,为大唐的武力蓝图,添上了至关重要的一笔。
(在这里感谢来自“喜欢百合鸟的安以沫”大佬的点个赞)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