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九年六月中,长安城笼罩在夏日的灼热气息中,蝉鸣不绝于耳。然而在两仪殿内,气氛却肃穆凝重,仿佛与外界隔绝。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内的几位心腹大臣——李靖、李积、房玄龄、长孙无忌、程咬金、尉迟恭等人分列两侧,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即将开始的军国要务上。
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是要了解火器生产与训练的最新进展。李世民开门见山,声音在殿内回荡,北伐高句丽之期日近,朕需知我军准备如何。
李靖率先出列,手持奏报,声音沉稳有力:启禀陛下,燧发枪生产工艺已经稳定。将作监下设的兵器工坊现每月可产燧发枪约五十支,目前除装备训练部队外,库存已达百支。依此进度,至年底库存可达四五百支。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李积:火炮生产情况如何?
李积躬身答道:回陛下,重型火炮已铸造完成两门,轻型野战炮四门。各类炮弹储备充足,特别是林县侯所设计的霰弹,已在试验中显示出惊人的杀伤力。
程咬金迫不及待地插话,声音洪亮如钟:陛下,那二百精锐自装备燧发枪后,训练成果显着。特别是去年年底林县侯教授的三段击战术,现已炉火纯青。他兴奋地比划着,三段轮射,火力连绵不绝,若是实战,定能杀得高句丽人措手不及!
尉迟恭也补充道:不仅如此,将士们对新式火器信心十足,士气高昂,皆盼早日为国效力。
李世民眼中闪过满意之色,却又追问细节:燧发枪在实战中的可靠性如何?可有出现问题?
李靖答道:初期确有些许问题,主要是燧石击发不灵、枪管工艺不佳等。但经过数月改进,如今故障率已大为降低。每支枪出厂前都会经过严格测试,确保战时可靠。
弹药补给呢?李世民又问。
火药工坊已按林县侯提供的配方,建立了标准化生产流程。李积接话,现每月可产火药三千斤,足以支撑日常训练与未来战事所需。
李世民缓缓起身,踱步至殿中,夏日的光线透过窗棂,在他龙袍上投下斑驳光影。既如此,朕意已决。待秋收之后,粮草齐备,便在年底发兵高句丽。一举拿下高句丽后,借大胜之势迫降新罗、百济。
房玄龄沉吟道:陛下,高句丽地势险要,城池坚固,前隋数次征伐皆无功而返。此次虽有利器,仍须谨慎用兵。
房爱卿所虑极是。李世民目光深邃,正因如此,朕才要倚重这些新式火器。高句丽人善守城,我军以往攻坚确实吃力。但如今有火炮可破城墙,燧发枪可压制守军,战法当与以往不同。
长孙无忌微微皱眉:陛下,军备虽足,然国内局势亦须考量。目前以均平徭役为由推行土地丈量,已引起世家些许不满。若此时大举用兵,恐...
朕明白你的担忧。李世民打断道,正因国内改革阻力重重,才更需要一场大胜来稳固皇权。待我军凯旋,携大胜之威,推行新政将事半功倍。
程咬金拍掌笑道:陛下圣明!届时看那些世家还敢多言!
尉迟恭也朗声道:臣愿为先锋,必为陛下攻下高句丽!
李靖却保持着一贯的冷静:陛下,新式战法虽利,但仍需实战检验。臣建议在出兵前,再进行一次大规模演习,模拟攻城战况,确保万无一失。
准奏。李世民点头,便由李爱卿统筹,半月后在城外的演武场进行实战演练。
臣遵旨。李靖躬身领命。
李世民走回御座,目光扫过众臣:此战关系大唐国运,只许胜,不许败。诸位当同心协力,共创盛世。
众臣齐声道:臣等必竭尽全力,助陛下成就霸业!
议事毕,众臣依次退出两仪殿。李世民独坐殿中,目光落在案头的地图上,手指轻轻划过辽东一带。
高句丽...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坚定之色。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开化坊的清源侯府内,林昊正与李丽质在花园凉亭中对弈。
夫君今日心神不宁,可是有心事?李丽质落下一子,轻声问道。
林昊微微一笑:只是想起今日陛下召集群臣,想必是在商议高句丽之事。
李丽质眼中掠过一丝忧虑:父皇真要出兵高句丽吗?
势在必行。林昊轻叹,新式火器已准备就绪,陛下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那夫君...李丽质欲言又止。
林昊握住她的手:放心,我不会随军出征。陛下需要我留在长安,继续推进各项改革。
李丽质稍稍安心,却又道:妾身听闻,朝中对出兵高句丽仍有异议。有些大臣认为应当先安定国内,再图外征。
林昊点头:他们的顾虑不无道理。但陛下看得更远,一场对外战争有时反而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佳方式。
他望向庭院中盛开的夏花,思绪却飘向了远方。作为穿越者,他深知这个决定将改变历史的走向。原本历史上,李世民征高句丽虽取得一定战果,却未能彻底征服。而如今,有了火器的加持,结局必将不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