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九年六月底的长安,暑气渐浓,蝉鸣聒噪。然而,比天气更热的,是国子监门前刚刚贴出的一纸告示所引起的轩然大波。
告示以工整的楷书写就,盖着国子监鲜红的印鉴,内容言简意赅:为探究万物之理,格物致知,国子监特设“格物试验班”,现面向长安学子,无论出身贵贱,公开招纳有志于此道者。落款是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这则告示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长安的学子圈中激起了千层浪。
国子监门前,很快便围满了身着各色襕衫的学子。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写满了惊诧、疑惑,以及毫不掩饰的轻蔑。
“格物?试验班?此乃何意?”一个身着锦缎襕衫,显然是高门子弟的年轻人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不解与不屑。
他身旁的另一人嗤笑一声:“听闻是那位新晋的清源县侯林昊弄出来的名堂。所谓‘格物’,怕不就是鼓捣些奇技淫巧之物,登不得大雅之堂。”
“正是此理!”又一人附和道,“吾等读书人,当以圣贤文章、经史子集为根本,求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这等匠人之术,怎能入我国子监学府?简直有辱斯文!”
“然也,孔祭酒怎会同意开设此等科目?莫不是受了陛下的压力?”
这些出身世家大族的学子们,虽然碍于国子监的威严和那位神秘林县侯的圣眷,不敢在明面上大声抨击,但私下里的议论却充满了鄙夷。他们自幼接受的便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育,对于工匠技艺,向来视作“贱业”,是末流小道。如今国子监这等最高学府,竟然要公开教授此等“奇技淫巧”,在他们看来,无异于自降身份,玷污了学术的纯粹。许多人打定主意,不仅自己绝不会报名,还要冷眼旁观,看这所谓的“格物试验班”如何收场。
然而,与这些高门子弟的反应截然不同,那些挤在人群外围,衣着相对朴素、甚至有些寒酸的学子们,眼中却闪烁起了不一样的光芒。
他们多是寒门子弟,或因家道中落,或因出身微末,在讲究门第、资源被世家大族垄断的当下,他们的求学之路异常艰难。进入国子监已是万幸,想要在经学文章上与积累了数代资源的世家子一争长短,更是难上加难。如今,这“格物试验班”不仅公开招生,更明言“不分贵贱”,这无疑给他们敞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大门。
“不分贵贱……此言当真?”一个面色蜡黄的寒门学子喃喃自语,手指因紧张而微微蜷缩。
“格物……不知究竟学些什么?但既然是林县侯主持,想必非同小可。”另一人低声道,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渴望。
林昊之名,在这大半年里,早已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在长安城内外流传。虽然其具体来历和本事被皇室严格保密,但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他与长乐公主的婚事,以及陛下破格封其为县侯的殊荣,都让世人意识到此人的不凡。更有一些模糊的消息在底层学子间悄悄流传——据说魏王李泰去年能造出那神奇的“千里镜”和能窥视微尘世界的“显微镜”,便是因为听了这位林县侯的授课后受到的启发!
这个传闻,像一点星火,点燃了许多寒门学子心中的希望。他们或许不懂什么是“格物”,但他们知道,能启发魏王造出如此神奇物事的人,必然身怀惊世之才。若能拜入其门下,学习一二,或许就能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经学,却能直达天听、建功立业的新路!
就在众人议论不休,高门子弟冷眼旁观,寒门学子犹豫不决之际,一阵小小的骚动从人群后方传来。
只见数名身着王府服饰的侍卫分开人群,让出一条通路。一个年纪不大,但身材略显肥胖,面容聪慧的少年,在一众随从的簇拥下,迈着沉稳的步伐,径直走向国子监大门。他无视周围投来的各种惊疑、探究的目光,目光直接落在门口负责登记报名的小吏身上。
“本王,李泰,报名格物试验班。”
少年声音不高,却清晰无比,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刹那间,国子监门前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个身影——魏王李泰!陛下与长孙皇后嫡出的第二子,素以聪慧好学、博览群书闻名,更是宗室亲王之尊!他……他竟然会是第一个来报名这被视为“奇技淫巧”的格物班?而且如此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
李泰似乎完全不在意自己引起的轰动。他接过小吏颤抖着递过来的毛笔,在报名册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信息,随即转身,在一片死寂和无数道复杂的目光注视下,从容登上了等候在一旁的王府马车,绝尘而去。
直到马车消失在街角,人群才仿佛重新活了过来,爆发出比之前更加热烈的议论声。
“魏王!竟然是魏王殿下!”
“殿下何等身份,竟会对此道感兴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