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祯一群孩子分开回了自己家里。杨翠已经把年糕蒸好了,拿了芭蕉叶包了一块,拿提箩放好。又放了点其他的东西,还有糖果。马国福叹气,“唉,我们过得不好下面也过得不好啊,现在都严打。老祖宗们会理解的。而且现在村里能悄悄上山拜祭,已经很难得了。”村民各家都拿着东西,上山。马国福带着一家人,提着提箩。往西山走,他家的老祖宗都在西山上。应该说,马家的老祖宗都在这座山上。路上遇到村民,大家打个招呼,然后各自走各自的。马国福带着家人到了自家福地,他家福地只有四座坟墓,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马国福家爷爷是马家嫡子,他大伯家就是马家嫡长孙,所以之前他是马家村的族长,现在的族长是他大儿子,也就是马国福的大堂哥。他们也来了,主家的福地位置都是最好的。福地都是一台一台的,最上面的是马家最早的老祖宗,一路下面,马国福家福地在第六台。族长把自家爷爷奶奶的打理好,才带人去老祖宗的坟墓打理干净。摆上食物,众人磕头,族长道,“老祖宗们,现在局势复杂,不能烧香祭拜,我们都是偷偷的来的,等以后能祭拜了,我们又多给你们一些,现在大家都艰难,老祖宗们,你们也挺一挺吧。”众人磕完头,收了祭品,三三两两坐在旁边开始吃东西,每家把带来的祭品都吃完。马国福带着一家人,心里叫着家人名字,开始下山,按老祖宗留下的习俗,是需要拿一根没有点的香,大声叫着家人的名字,把家人魂魄都叫回家。因为小孩子魂魄不稳,一般孩子都不带到山上来的,但是因为这个年代情况特殊,只能带着上山,小声的叫着家人的名字,“马国福,杨翠,马勇祯,马勇伟,马勇芬,回家,都回家,一个都不要留在这里,回家。”马勇祯耳力好,听见了他爹的话,于是他大声叫道,“爹,回家,娘回家,马勇伟,回家,马勇芬回家。”
马勇伟也跟着叫道,“哥哥,回家。”
马勇芬跟上,“回家,回家。”
马国福高兴的带着家人回家。一到家里,马勇祯就把自行车推出来,去晒谷场骑车去了,马勇伟也跟着去了。
晒谷场里,一群女孩子在玩编花篮,旁边还有几个男孩子,在玩抬皇帝。看见马勇祯推着自行车过来,一群人走上来,“望春,我也想学骑车。”
“我也想学。”
马勇祯道,“太小骑不到。小孩子让大孩子带着就好了。”
这时,一个叫阿强的男孩子不服气地说:“我才不是小孩子,我能自己骑。”说着就去抢马勇祯手里的自行车。马勇祯没防备,自行车被阿强抢了过去。阿强刚坐上去,就因为控制不住平衡,一下子连人带车摔倒在地。周围的孩子都哄笑起来,阿强涨红了脸,眼眶里蓄满了泪水。马勇祯赶紧上前把他扶起来,安慰道:“阿强,你年纪小,力气还不够,等你再长大点就能自己骑了。我先教你怎么保持平衡。”阿强抽抽搭搭地点点头。马勇祯耐心地教阿强扶着自行车慢慢往前走,感受平衡。其他孩子也围过来,认真地看着学习。过了一会儿,阿强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虽然还不能骑上车,但他已经能稳稳地扶着车走了。太阳渐渐西斜,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晒谷场上。晒谷场就像一幅孩童们嬉戏的画面,有骑自行车的,男孩子都追在自行车后面跑,旁边女孩子在玩编花篮,还有几个小孩子在丫丫学步。能感觉到,这个宁静的小村子,日子过得再苦,孩子的欢快,也同样存在。
太阳西斜,马勇祯满头大汗的推着自行车回家,马勇伟坐在自行车后面,任由他哥哥推着回家。
杨翠已经热了昨天的冷菜,蒸了些包谷饭。“今天把冷菜都吃完,明天我们回你姥姥家去。”杨翠家在山脚的河那边,现在公路都通了,不用走几个小时了,骑自行车半小时就能到。马国福已经熟练的学会了骑自行车,还能带人一起骑车。
隔天一早,马国福推着自行车到村口,他在后面坐垫上垫上厚厚的坐垫,左右两边绑上了两个背篓,龙头前面也绑上一个背篓,里面放上礼物,后面背篓里,一边放一个孩子。杨翠坐在后面,马勇伟坐在前面横杆上,马勇祯不想蹲在背篓里,他觉得他大了,坐在背篓里很难受。但是他太大了,坐前面遮挡了他爹骑车,所以无奈,他只能坐在背篓里。
公路全是下坡路,自行车跑得很快,马国福骑得也很稳,很快到了后山村,杨翠家要从后山村穿过去。村里已经开始有自行车了,看见也不稀奇了,但是坐了这么多人的自行车,就很好奇了。小孩子们追着马国福的自行车跑。马国福笑道,“坐不下了,坐不下了,不要追了,不安全。”“哈哈哈。哈哈哈。”马勇伟大笑。还对着那群孩子招手。
马国福很快穿过后山村,现在要骑上坡路了,马国福有些吃力。不过干农活的人,还是有一把子力气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当大哥的那些年干脆去上门算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当大哥的那些年干脆去上门算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