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马勇祯家人都做了衣服,所以今年他们家里就不做衣服了,把去年的衣服洗干净,就当是新衣服了。而且去年做衣服时,杨翠故意做大了些,今年也能穿。而几个孩子也爱惜衣服,大多数都穿旧衣服,新衣服都是过年过节时才穿一下,看起来,和新的差不多。
卓超不明白,不就一件衣服吗?怎么搞得和珍宝一样。今天一早起来,他也跟着马勇祯几人把自己的脏衣服洗了,只不过,他觉得太冷了,而且他自己用肥皂洗,马勇祯几人用皂角水洗。
卓超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洗衣服的皂角水。“小马,我的肥皂给你用,你那个皂角水给我试试?”
马勇祯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最后还是给他了一些皂角水。而他也没用他的肥皂。
卓超开心的道,“唉,这东西比肥皂还好用唉。洗得也干净。”
马勇祯道,“你把皂角水涮干净了,不然晒干了会发黄,特别是你的白衬衣。”
卓超,“啊,会发黄吗?”他又接了清水,认真清洗干净皂角水。
马勇祯他们的衣服都是军绿色或者卡其色的,发黄也看不出来,白色就不一样了,一旦发黄,就很明显。
众人洗干净衣服,就在后院地边的篱笆上晒着。卓超觉得,他的衣服晒在这篱笆上,肯定会脏了,他拿出几个铁衣架,挂好衣服,挂在了前院的绳子上,又拿了几个夹子,把衣服固定好,万一风一吹,掉地上又要重新洗。
马国福坐在院子里抽烟晒太阳,看着卓超用冷水洗衣服,现在白白净净的手变得红通通的,刚刚他还说要用热水洗衣服,马国福都被气笑了,家里的柴只够煮饭用的,这洗衣服都要热水洗,那么,他们捡的柴,不够过冬用的。
今天也是休息,还是带着卓超去砍些柴回来吧。
于是,晒好衣服,众人带着绳子和砍刀上山了,后山基本没柴了,他们一家人去了西山,路过二毛家时,杨家俩姐妹也准备跟着二毛几人上山。
“望春,你们也上山吗?一起呗。”二毛和他爹带着两个女娃娃上山,总觉得不自在,他娘怀孕了,他爹又要让她上山,他奶奶岁数大了,也上不了山。还好,出门就遇到了望春一家人。
“嗯,走吧。”马勇祯走在前面,二毛跟在他旁边。二毛爹也松了一口气,不然他和儿子两个大男人,带着两个女孩子,总归不好,就怕被人说闲话。现在好了,老五家一大家人,老五媳妇也跟着,没人敢瞎说了。
马勇祯爹娘和老二都来了,妹妹带着弟弟在家里。
马勇伟再小,背了个背篓,其他人都拿了绳子,卓超也背了一个背篓,马国福怕他背不了湿柴,让他背背篓回去。
一行人一进山,就分开了,不过卓超和杨家姐妹俩人跟着马勇祯一起,他们害怕在山里丢了。马勇祯叹气,无奈,他让老二带着他们捡干柴,他爬树砍柴。捡够统一在路口汇合。
马勇伟倒是无所谓,他在家里就是摸鱼的,捡多捡少都可以,而卓超几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第一次捡柴,想着要多捡一些,表现一下。干柴火有的是砍柴人砍下来的树枝丢在山里晒干的,不过细枝也要掰掉的,而卓超几人抖掉叶子就把整根树枝放进背篓里,就这样,放了几根树枝,背篓就放不下了,马勇伟道,“卓超哥哥,你要把细树枝掰了,这样,背篓才能放得多些。”
众人看着马勇伟背篓里的柴,都是粗一点的柴火。几人把放进背篓里的柴都倒了出来,开始掰细枝。卓超的掰完后,只有五根柴。杨家姐妹也差不多,无奈,几人又开始捡其他的柴。按着马勇伟教的开始捡。马勇伟现在很骄傲,他现在是老师,带着三个学生,教他们怎么捡柴。
待差不多时,马勇伟过来检查了,发现三人放柴火不对,横七竖八的放进去,放几根就满了,马勇伟把背篓里的柴都倒了出来,“要这样放,不能乱放。”他一根一根插进去,待卓超背篓里的柴插完,也只有半背篓。“喏,才有一半。”
卓超看看自己的手,因为掰树枝,手上已经有大大小小的裂口,有些刺疼刺疼的。
杨家姐妹也是一样的。他们觉得,这捡柴火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他们在城里,都是烧煤的,没有烧柴火的。可是农村里,只能烧柴火,没有煤用。他们甚至都不知道煤是什么,他们世世代代都烧柴火。
马国福砍够一背柴火,用绳子绑住,拿蓑衣垫好,背了起来,马勇祯就在他旁边,同样把自己的柴火绑了起来。
“走了,去路口等他们几人。”马国福上前帮忙提起柴火放在马勇祯背上。俩人背着柴火到了岔路口,这个路口是上山散开的一处地方,下山的人都要经过这里下山。
俩人到的时候,其他人还没有到,他们把柴火放在休息台上,俩人坐在一边休息。没一会,二毛和他爹也下来了。马国福帮忙着把柴火放下。
二毛爹坐在马国福旁边道,“唉,要不是为了那十个工分,我都不想让知青住在我家里。这些知青,什么也不会做,煮饭烧个火,他们都不会,我们还得像少爷小姐一样伺候着,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当大哥的那些年干脆去上门算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当大哥的那些年干脆去上门算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