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帝李煜:把皇帝当“副业”,把词写成“千古顶流”的“错位人生冠军”
序章 为啥是“词帝”?不是“南唐好皇帝”?
提起李煜,懂点历史的人会说:“哦,那个亡国的南唐后主啊!”;爱读词的人会眼睛一亮:“词帝!《虞美人》就是他写的!”——你看,连标签都这么分裂。他这辈子,干得最久的“正式工作”是南唐皇帝,干得最出色的“兼职”却是写词,最后还靠“兼职”拿了“词帝”这个千古封号,比“南唐皇帝”的名头响一百倍。
这“词帝”俩字可不是随便吹的。要是把中国古代词人比作“娱乐圈顶流”,苏轼是“豪放派顶流”,李清照是“婉约派天后”,柳永是“民谣歌王”,那李煜就是“婉约派开山级教父”,堪称“词圈秦始皇”——他把词从“青楼小曲儿”拔高到“写人生悲欢、家国兴亡”的境界,以前词人写“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他写“愁”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直接把“愁”写成了“千古名场面”。
反观他的“主业”皇帝,那真是“一言难尽”。别人当皇帝是“上班打卡批奏折,下班练兵谋国事”,他当皇帝是“上班摸鱼写新词,下班和美人赏花喝酒”;别人治国是“开源节流搞经济”,他治国是“花钱如流水,写诗不手软”。要是给古代皇帝搞个“职业能力评分”,他的“治国分”能打负分,“作词分”直接拉满100分,妥妥的“偏科界天花板”。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位“错位人生冠军”——明明该当“词坛顶流”,却被硬塞了“皇帝剧本”,最后靠“副业”逆袭成“词帝”的李煜。看看他是怎么把“皇帝生涯”过成“词素材库”,把“亡国之痛”写成“千古绝唱”,活成中国文学史上最“离谱”又最“传奇”的存在。
第一章 皇子时期:“躺平派”代表,只想当“文艺宅男”
李煜出生在公元937年,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说“老六”离皇位八竿子远,上面有五个哥哥盯着,轮也轮不到他。李煜自己也特拎得清,打小就没半点“争皇位”的心思,一门心思扑在“琴棋书画诗酒花”上,活脱脱一个“南唐文艺宅男”。
1.1 为躲“宫斗”,假装“佛系青年”
南唐那会儿虽然不算大国,但皇宫里的“宫斗戏”一点不少。李煜的哥哥们为了争太子之位,明里暗里斗得你死我活,今天这个给皇帝献“治国策”,明天那个在大臣面前刷“存在感”。只有李煜躲在自己的“澄心堂”里,要么写词,要么画画,要么和懂文艺的和尚聊天,活像个“局外人”。
为了彻底表明“我对皇位没兴趣”,他还特意给自己取了两个号:“钟隐”和“莲峰居士”。意思是“我想当隐士,只想在山里看莲花,不想当皇帝”。他还写了首《渔父》明志:“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你看,我就想当个钓鱼喝酒的闲人,谁爱当皇帝谁当去!
这波“佛系操作”还真管用,哥哥们都觉得“老六就是个书呆子,没威胁”,也就不把他当对手了。李煜本以为自己能一辈子当“文艺皇子”,写写词、赏赏花,安稳过一生,结果“命运的剧本”偏要跟他开玩笑。
1.2 哥哥们“集体下线”,被迫当“太子”
谁也没想到,李煜的哥哥们一个个“不争气”:大哥李弘冀本来是太子,结果因为太狠辣,把叔叔杀了,自己也吓得生病死了;其他几个哥哥要么早夭,要么没竞争力。到最后,皇位居然“砸”到了李煜头上。
公元959年,李璟下诏立李煜为太子。李煜接到圣旨的时候,估计心里是懵的:“不是吧?我只想当‘文艺宅男’,怎么突然要当太子了?”他甚至还想“装病”拒绝,可架不住大臣们天天劝:“殿下,这是天意啊!您就从了吧!”
没办法,李煜只能硬着头皮当太子。可他当太子也没改“文艺范儿”:别人当太子是“跟着皇帝学治国”,他当太子是“继续写词搞创作”;别人和大臣讨论“怎么对抗北宋”,他和大臣聊“怎么写好一首《菩萨蛮》”。用现在的话说,他这是“拿着太子的工资,干着词人的活”。
1.3 初次“体验”治国:除了写词,啥也不会
公元961年,李璟去世,李煜正式登基,成了南唐后主。登基大典那天,李煜穿着龙袍,站在朝堂上,估计心里想的不是“如何治国”,而是“今天的词还没写完,一会儿回宫得补上”。
刚当皇帝没多久,北宋的赵匡胤就开始对南唐“施压”,又是要南唐称臣,又是要李煜去开封“朝见”。李煜哪懂怎么应对?他既不敢得罪北宋,又不想放弃皇位,只能一边派使者去北宋“说好话”,一边继续在宫里写词。
有一次,北宋使者来南唐,李煜居然不跟使者谈“国事”,反而拉着使者聊“诗词”,还把自己刚写的词给使者看,问:“你觉得我这首词写得怎么样?”使者都懵了:“陛下,我是来谈国事的,不是来当‘诗词评委’的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书虫眼中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zjsw.org)书虫眼中的历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