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鬼董狐”干宝:把鬼神写进历史的“非主流史官”
第一章 开场白:别误会,这不是“封建迷信”科普
提起东晋文人,多数人第一反应是王羲之挥毫写《兰亭集序》,或是陶渊明扛着锄头“采菊东篱下”——一派风花雪月、岁月静好的模样。但偏偏有个“异类”,放着正经的历史不写,天天扎在“死人复活”“狐妖报恩”“鬼哭狼嚎”的故事堆里,最后还写出了一本让后世文人又爱又怕的“鬼神百科全书”。
这人就是干宝。
如果给东晋文人搞个“最不按常理出牌排行榜”,干宝绝对能冲进前三。别人当官是为了“致君尧舜上”,他当官之余总惦记着“今天又听到什么新鲜鬼故事”;别人写文章追求“文以载道”,他偏要“文以载鬼”,还把这些“怪力乱神”写得跟正史一样认真。更绝的是,后世给了他一个响当当的雅号——“鬼董狐”,把他和春秋时期以“直笔写史”闻名的董狐绑在一起,意思是:这哥们写鬼神,就跟董狐写历史一样,靠谱、较真,连鬼神都不敢在他笔下“撒谎”。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位“鬼董狐”的一生,看看他是怎么从一个普通史官,变成“中国志怪小说鼻祖”,还把“写鬼”这件事玩出了历史高度的。友情提示:本文全程自带“古今对照”滤镜,咱们用现代人的视角扒一扒东晋的“鬼神界记者”,保证严肃历史里掺点幽默,让你看完再也不敢说“志怪小说是瞎编的”。
第二章 “鬼董狐”的起点:一场复活事件,把他拉进“鬼神圈”
干宝不是天生就爱“鬼故事”的。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爷爷干统当过东吴的奋武将军,爸爸干莹做过西晋的丹杨丞,标准的“官三代”。按照正常剧本,他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个功名,然后按部就班当大官,最后在《晋书》里留个“某某太守、某某常侍”的正经头衔,这辈子就算圆满了。
但命运偏要给他加个“悬疑剧情”——他爸的小妾,死了又活了。
这事得从干宝小时候说起。当时他爸干莹还活着,家里有个宠爱的侍妾,长得漂亮,性格也讨喜,就是跟干宝的妈(正室)不对付。古代大家族里,正室和妾的矛盾就像“猫和老鼠”,天天上演“宫斗戏”。干宝他妈眼瞅着老公天天疼小妾,心里醋坛子早翻了,只是没机会发作。
后来干莹去世,按照当时的习俗,小妾得“殉葬”——注意,不是强制殉葬,是干宝他妈借着“死者遗愿”,硬把小妾推进了墓里。这操作在现在看来够离谱,但在东晋那会儿,大户人家偶尔还会搞这套“感人至深”的戏码。小妾就这么被埋了,干宝那时候年纪小,看着小妾被推进墓里,心里犯嘀咕,但也不敢跟妈对着干。
本来这事就该画上句号了——直到十年后。
十年后,干宝家要迁坟,把他爸的墓挖开,准备挪到新地方。结果一打开棺材,所有人都傻了:当年殉葬的小妾,居然端端正正地坐在棺材里,皮肤还是软的,跟刚睡着似的,一点没腐烂!更离谱的是,把她扶出来没多久,她居然醒了,还能说话,跟人聊天,回忆十年前被埋的场景,连干宝家这十年发生的事都能说对——就像她只是在墓里睡了一觉,家里的事都看在眼里。
这事儿在当时炸开了锅,十里八乡的人都来围观“复活的小妾”。干宝作为当事人,全程目睹了这场“古代版密室逃脱”,世界观受到了巨大冲击:原来人死了真的能复活?那鬼神是不是真的存在?墓里的十年,小妾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那以后,干宝就像被“鬼神界”拉了黑名单——不对,是拉了“会员名单”,他开始疯狂关注各种“奇闻异事”:谁家的狗成精了,哪个地方闹鬼了,谁遇到了神仙指点……只要是“正常人不信,但有人敢说”的事,他都要凑过去问个明白,还掏出小本本记下来。
如果放在现在,干宝绝对是个优秀的“社会新闻记者”,专门跑“奇闻版块”,标题都能起得抓人眼球:《震惊!东晋女子殉葬十年后复活,墓中生活竟成谜》《独家专访:从棺材里醒来的小妾,揭秘十年“地下生活”》。可惜那时候没有报社,他只能把这些素材攒着,等着有一天能派上用场。
而这场“复活事件”,也成了他后来写《搜神记》的“初心”。他在《搜神记·序》里明明白白写着:“及其着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翻译过来就是:我写这些鬼神故事,不是为了装神弄鬼,是为了证明“鬼神这玩意儿,真不是骗人的”。
你看,别人写文章是“有感而发”,干宝写文章是“有‘鬼’而发”。这起点,就注定了他跟其他文人不一样。
第三章 仕途上的“摸鱼达人”:当官不如听故事
成年后的干宝,果然走了“官宦子弟”的常规路线:考功名,当公务员。但他当官的状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主业摸鱼,副业搞创作”——上班的时候应付差事,下班就揣着小本本去“探店”,哦不,是“探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书虫眼中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zjsw.org)书虫眼中的历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