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回,教坊里的两个乐师闹矛盾,一个说另一个在背后说他坏话,另一个不承认。贺怀智正好路过,就说:“你们别吵了,我听听。”他让那个被指责的乐师说几句话,然后对他说:“你确实说过他弹琵琶像弹棉花,而且是昨天下午三点多,在教坊的后院说的。”那乐师脸一红,当场认错,众人都笑说:“有贺怀智在,教坊里可没人敢说悄悄话了!”
贺怀智在宫廷里待久了,也渐渐摸清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脾气。他发现唐玄宗虽然贵为天子,却也有孩子气的一面,比如喜欢听新鲜的曲子,喜欢别人夸他的音乐品味;杨贵妃喜欢听温柔的曲子,尤其是跟荔枝有关的,一听到就眉开眼笑。于是,贺怀智就经常改编曲子,比如把《荔枝香》改成了欢快的调子,里面加了荔枝掉落的声音、宫女剥荔枝的声音,杨贵妃听了,当场就赏了他一盘刚进贡的荔枝。
有一回,唐玄宗因为边境战事不顺,心情郁闷,连饭都吃不下。贺怀智知道了,就弹了一曲自己编的《得胜乐》,曲子里不仅有将士们冲锋陷阵的声音,还有战马嘶鸣、号角吹响的声音,最后还加了胜利后欢呼的声音。唐玄宗听着听着,心情就好了起来,说:“听你这曲子,比打了一场胜仗还痛快!”当即下令赏贺怀智黄金百两。
可贺怀智也有“听走眼”的时候。有一回,一个外地的乐师来教坊献艺,自称弹琵琶天下第一。贺怀智听他弹了一曲,觉得他的指法虽然娴熟,但曲子里少了点“真情实感”,就直言不讳地说:“你弹得虽然快,却像是在应付差事,我听不出你心里在想什么。”那乐师不服气,说:“我弹了三十年琵琶,还没人敢这么说我!”两人当场就比试起来,贺怀智弹了一曲《思归引》,曲子里满是对家乡的思念,听得在场的人都忍不住流泪;而那个外地乐师弹的曲子,虽然技巧高超,却没人能共情。最后,唐玄宗判定贺怀智获胜,那个外地乐师灰溜溜地走了。
不过,贺怀智也因为太直言,得罪了不少人。教坊里有个乐师叫李龟年,也是着名的乐师,擅长唱歌,平时很受唐玄宗的宠爱。李龟年觉得贺怀智抢了他的风头,就想找机会为难他。有一回,唐玄宗让两人合作一曲,李龟年故意唱错了好几个调子,想让贺怀智出丑。可贺怀智耳朵太灵,一听就听出来了,当场就跟着改了调子,把错的调子圆了回来,还显得更有新意。唐玄宗听得连连叫好,李龟年却气得脸都绿了。
还有一回,李龟年在唐玄宗面前说贺怀智的坏话,说他“耳朵太灵,什么都听,说不定还在背地里听皇上的悄悄话”。唐玄宗听了,却笑着说:“贺怀智的耳朵是灵,但他心术正,不会干那种事。再说了,他要是想听,朕让他听就是了,有什么好怕的?”李龟年碰了一鼻子灰,再也不敢说贺怀智的坏话了。
贺怀智在长安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顺风耳赛判官”的雅号也越来越响,甚至有人专门来教坊,就为了听听他的琵琶,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能“听声断事”。可贺怀智心里,却有时候会想念永乐县的日子,想念家乡的泉水声、叫卖声,还有老爹修乐器的叮当声。有一回,他弹琵琶的时候,突然加入了家乡的叫卖声:“卖豆腐嘞——新鲜的豆腐嘞——”唐玄宗听了,觉得新鲜,问:“这是什么声音?”贺怀智说:“这是臣家乡的叫卖声,臣想家了。”唐玄宗听了,很是感动,就准了他的假,让他回家探亲。
贺怀智回到永乐县,发现家乡还是老样子,只是老爹的头发更白了,修乐器的手艺也更熟练了。街坊们听说“顺风耳赛判官”回来了,都围过来看,有的找他听家里的鸡是不是要下蛋,有的找他听孩子是不是在外面闯祸了,贺怀智都一一应了。可他发现,在家乡听这些声音,比在宫廷里听丝竹声更踏实、更舒服。
探亲结束后,贺怀智回到了长安,可他的心态却变了。他开始觉得,宫廷里的生活虽然繁华,却少了点烟火气;而他的“顺风耳”,虽然能让他得到皇帝的赏识,却也让他活得小心翼翼。于是,他开始琢磨,是不是该换一种生活方式。
第三章 乐场争锋:“听声破局”的荒诞对决
开元二十五年,长安城里举办了一场“天下乐师大会”,由唐玄宗亲自主持,目的是选拔天下最优秀的乐师,授予“天下第一乐师”的称号。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乐师都涌到了长安,有弹琵琶的、吹笛子的、拉二胡的,还有唱歌的、击节的,真是五花八门,人才济济。贺怀智作为宫廷供奉,自然也参加了这场大会。
大会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轮,初赛比的是基本功,复赛比的是改编能力,决赛则是即兴创作。贺怀智在初赛中,凭着精湛的琵琶技艺和独特的“听声辨音”能力,轻松晋级。有个弹古筝的乐师,在初赛中故意弹错了一个音,想蒙混过关,结果被贺怀智当场指了出来:“你这音错了,应该高半分,像是山涧的泉水,而不是池塘里的死水。”那乐师羞愧难当,当场就退出了比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书虫眼中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zjsw.org)书虫眼中的历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