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作别人,早就吓得魂飞魄散了,可王麻奴临危不乱,拿起身边的破笛子,对着猛虎就吹了起来。他吹的是一首《狂虎曲》,笛音狂放激昂,带着一股威慑力,仿佛在和猛虎“叫板”。猛虎被笛音震住了,盯着他看了半天,竟然慢慢后退,最后转身跑进了竹林深处。
王麻奴松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连老虎都怕我的笛音,这竹子我拿定了!” 他砍了那根竹子,小心翼翼地扛下山,找长安最好的笛匠做成了一根笛子。这根笛子吹起来声音洪亮,灵气十足,成了王麻奴的“得意之作”,他走到哪带到哪,还给笛子起了个名字——“虎退笛”。
3.2 怕师父:“狂仙”也有“软肋”
别看王麻奴在外面狂得没边,天不怕地不怕,可他也有“软肋”——他的师父,那个当初教他吹笛的瞎眼艺人。后来,瞎眼艺人也来到了长安,王麻奴得知后,立刻把师父接到自己的住处,悉心照料,比孝顺亲爹还上心。
在师父面前,王麻奴一点也不狂,反而像个听话的孩子。师父让他吹笛,他就规规矩矩地吹,不敢有一点即兴改编;师父批评他,他就低着头听着,不敢反驳一句。有一次,王麻奴在宫宴上怼了权贵,回来后被师父知道了,师父语重心长地说:“麻奴,你的笛技好,性格直,这是好事,但做人不能太狂,要懂得收敛锋芒,不然迟早会吃亏。”
王麻奴连忙点头:“师父,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会注意的!” 可没过多久,他又因为看不惯教坊里的乐师欺负新人,当场怼了回去。师父知道后,没骂他,只是让他吹了一首《静心曲》,吹完后说:“狂傲不是坏事,但要分场合、分对象,你的狂,应该用在追求艺术上,而不是用在与人争斗上。”
王麻奴听后,深受触动,从此收敛了不少脾气,虽然依旧耿直,但不再随便怼人,遇到事情也会先冷静思考。教坊的乐师们都调侃他:“没想到‘狂笛仙’也有怕的人,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王麻奴笑着说:“师父是我的引路人,没有他,就没有我王麻奴,我敬他、怕他,都是应该的!”
3.3 粉丝“反向追星”:被粉丝“逼”着学新歌
王麻奴的粉丝不仅多,还特别“硬核”,经常“反向追星”——不是追着他要签名,而是追着他要新歌。有一次,王麻奴在街头表演,吹完几首老歌后,粉丝们纷纷喊:“王大人,别吹老歌了,我们想听新歌!” “对,新歌!要狂一点的,符合你‘狂笛仙’的气质!”
王麻奴哭笑不得:“你们这是为难我啊,新歌哪有那么好编?” 粉丝们不依不饶:“我们不管,今天要是听不到新歌,我们就跟着你回家!” 说完,一群粉丝真的跟在他身后,从街头一直走到他的住处。
王麻奴没办法,只能答应粉丝:“好好好,我这就编,明天给你们吹新歌!” 粉丝们这才满意地散去。为了编新歌,王麻奴熬夜到半夜,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会儿吹笛子,一会儿拍桌子,灵感来了就赶紧记下来,折腾了一晚上,终于编出了一首《狂客行》。
第二天,他在街头吹了这首新歌,笛音狂放不羁,节奏明快,充满了江湖气息,粉丝们听得如痴如醉,当场就鼓起掌来,还纷纷打赏,把王麻奴的口袋塞得满满当当。王麻奴笑着说:“你们这些粉丝,真是比我还急着听新歌,以后我可得多编几首,不然都对不起你们的‘逼宫’!”
还有一次,粉丝们觉得他的笛曲里少了点温柔的调子,就联名给他写信,让他编一首抒情的新歌。王麻奴虽然是“狂笛仙”,但也架不住粉丝的热情,真的编了一首《相思谣》,笛音温柔细腻,感动了不少粉丝,尤其是女粉丝,当场就哭了:“王大人,没想到你也能吹这么温柔的曲子,太好听了!”
从此,王麻奴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编一首新歌,要么狂傲,要么温柔,要么喜庆,满足不同粉丝的需求。他的粉丝也越来越忠诚,不管他在街头还是在宫廷表演,都会跟着他,成了长安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四章 巅峰对决:“狂笛仙”VS“笛圣”的笛坛双雄会
4.1 世纪对决:长安梨园的“野路子”VS“正统派”
王麻奴和李谟,一个是野路子出身的“狂笛仙”,一个是正统派的“笛圣”,两人在教坊里既是同事,又是竞争对手,粉丝们也经常争论“谁是大唐第一笛手”。终于,在唐玄宗的提议下,两人要在长安梨园进行一场“世纪对决”,评委是唐玄宗、杨贵妃和各位大臣,消息一出,长安城里万人空巷,大家都想亲眼见证这场笛坛巅峰之战。
对决当天,梨园里坐满了人,气氛紧张到极点。首先出场的是李谟,他穿着华丽的官服,手里拿着唐玄宗赏赐的玉笛,从容不迫地走上台,吹了一首《天籁引》,笛音空灵悠扬,如天籁之音,把在场的人都带入了仙境。表演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杨贵妃赞叹道:“李谟的笛音,如神仙奏曲,不愧是‘笛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书虫眼中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zjsw.org)书虫眼中的历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