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这……气怎么自己就进去了?爆炸力咋就变成轮子转了?”一个名叫赵大牛的学员挠着头,憨厚地问道。
张建业一时语塞,他懂操作,但要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清楚原理,却有些力不从心。
宋书羽得知后,主动来到了训练场。他没有直接讲课,而是带来了一个自制的透明气缸模型(用废弃的厚玻璃管和活塞制作)和一个小小的、能手动演示的曲轴连杆机构。
“大家看,”宋书羽一边手动演示,一边讲解,“活塞往下走,就像用针管抽水,把空气‘吸’进气缸,这是进气。活塞往上走,把空气压缩,就像把棉花压紧,这是压缩。这时候,我们把柴油喷进去,高温下,‘嘭’一下就爆炸了,推着活塞往下走,这是做功,也是力量的来源!活塞再往上走,把烧完的废气推出去,这是排气。然后,再来一遍!”
生动的模型和形象的比喻,瞬间打破了知识的壁垒。学员们围着模型,眼睛发亮,纷纷上手尝试,很快就理解了基本工作原理。
“宋老师,我明白了!原来这铁牛,是靠‘肚子里’的小爆炸推着走的!”赵大牛兴奋地喊道。
张建业在一旁看着,心中对宋书羽充满了敬佩,也暗暗下定决心,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初步考核与未来的挑战
半个月后,“戈壁一号”的初步改进完成。加装了简易转向助力和减震座椅的拖拉机,再次开到了空地上。农机队的学员们,迎来了第一次实际上车操作考核。
在张建业的指导和保护下,学员们轮流坐上驾驶座,启动发动机,进行直线行驶、转弯和模拟挂挡练习。虽然动作依旧生涩,紧张得满头大汗,但相比之前纯粹的人拉肩扛,握着方向盘的感觉,让他们兴奋不已。改进后的转向果然省力了不少,新座椅也大大缓解了颠簸感。
看着学员们逐渐熟悉操作,张建业和宋书羽都松了一口气。农机队的种子,已经播下,并且开始发芽。
然而,王团长在视察训练后,给兴奋的众人泼了一盆“清醒的冷水”:“同志们,成绩喜人,但别忘了,我们只有一台‘戈壁一号’!它还是个宝贝疙瘩,需要精心呵护。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铁牛’奔驰在田野上!发动机的量产不能停,新的拖拉机也要抓紧制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更多像建业这样的驾驶员,更多能维修、能保养的技术工人!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是啊,一台“铁牛”改变不了全局。系统的任务要求是培养20名技术工人,而现在,连学员带骨干,还不到十人。量产拖拉机的制造,也面临着比第一台更多的挑战——标准化、质量控制、供应链保障……
“铁牛”的轰鸣已经响起,但要让这轰鸣声汇成改变戈壁农业面貌的交响乐,独立一团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训练班结出的只是初蕾,真正的繁花似锦,还需要更多的汗水与智慧去浇灌。
喜欢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请大家收藏:(m.zjsw.org)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