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暗流涌动,几处异常事件虽未酿成大祸,却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茅八角心中漾开涟漪。他深知,在拥有足以定鼎的力量前,贸然闯入漩涡并非明智之举。青虚观是他的避风港,也是最佳的修炼场。
他放缓了对修为境界的刻意追求,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现有能力的精雕细琢上。练气二层的真气已然足够浑厚,关键在于如何更精妙、更高效地运用每一分力量。
符箓入微: 他不再满足于成功绘制出强化版符箓,开始追求“完美”。一张 驱邪符 ,他反复揣摩其中每一笔蕴含的“破邪”真意,调整真气注入的节奏与力度,力求让符文中蕴含的纯阳之气分布更均匀,结构更稳定。失败率陡然升高,往往耗费数个时辰,真气耗尽,也只能得到一堆废符。但偶尔成功的一张,其散发的宁静祥和气息,能让整个小院都为之清明,效果远超之前。
他甚至开始尝试“意符”。摒弃朱砂与载体,纯粹以自身神识混合真气,于虚空中临摹符文。这要求对符文本质有极深的理解和强大的精神掌控力。最初连一个最简单的符文都无法维持形态,精神力的消耗更是巨大。但他乐此不疲,将这种练习视为对神识的极致锤炼。当他终于能在指尖稳定凝聚出一枚闪烁着紫芒、虽不能长久存在却气息纯粹的“虚空净心符”时,他感到自己对“符”的理解,踏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阵道深耕: 钛金聚灵阵盘的成功让他看到了现代材料与古道法结合的可能性。他开始研究更复杂的复合阵法。如何在有限的阵盘面积上,蚀刻出能引动“迷踪”、“防护”、“聚灵”多种效果的复合阵纹?这涉及到极其精密的能量回路设计与冲突平衡。
他仿佛回到了编写最复杂代码的日子,整日埋首于阵纹推演。地上、纸上,甚至吃饭时都在以指虚划。青虚子偶尔路过,会驻足看他在地上画的那些外人看来如同天书般的线条组合,偶尔会屈指一弹,一道微光修正某处能量的淤塞或冲突点,让茅八角豁然开朗。
失败是常态。阵盘过载崩毁、能量冲突引发小范围紊乱(有次差点把清风小道童刚洗好的道袍吹到树梢上)……但他心志坚定,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能量流转的理解加深一分。
断龙对话: 温养断龙的过程也变得更具互动性。他不再只是单向渡入真气,而是尝试以神识与之“交流”。他将自己的意念,对剑道的理解,甚至偶尔阅读古籍时感受到的慷慨悲歌之情,都通过心神联系传递给那残存的剑灵。断龙的回应也愈发清晰,有时是传来一丝赞同的嗡鸣,有时是对某种能量(比如他引动的朝阳紫气)表现出更强烈的“渴望”,甚至在他练习基础剑诀时,会隐隐传来一些关于发力、角度的模糊意念片段。这种人与剑之间缓慢建立的默契,让他感到一种别样的满足。
红尘感悟: 他并未完全与世隔绝。有时会应青虚子吩咐,下山采购些观中用度,或是去图书馆查阅一些古代星象、地志杂谈,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天地之力运用的更多启发。他像个普通的年轻人一样,挤地铁,穿行于喧闹的市井,观察着红尘百态。他看到上班族眉宇间的焦虑,看到小贩吆喝中的生计,也看到公园里老人太极拳中蕴含的微弱却连绵的生机。这些观察,让他对“气”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能量本身,更看到了它与众生情绪、与城市运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道心,在宁静的观修与喧嚣的红尘交替洗练下,愈发沉淀。
日子就在这般看似平淡,实则每时每刻都在精进中缓缓流淌。他的修为增长缓慢却扎实,对真气的掌控力、神识的强度、符阵的理解,都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着。他不再急于求成,反而享受这种不断发现自身不足、然后一点点弥补完善的过程。
他隐约感觉到,当他对自身力量的掌控达到某个“入微”的临界点时,突破练气三层将是水到渠成。而现在,他更在意的是将现有的基石打磨得无比坚实。
这一日,他正在院中尝试将新领悟的“虚空符”技巧与阵盘结合,指尖紫芒在钛金阵盘上空勾勒,试图直接以神识能量加固某个关键节点。
忽然,他心有所感,抬头望向观门方向。
青虚子不知何时站在那里,目光平静地看着他指尖流转的紫芒与下方微微共鸣的阵盘。
“符无形,阵有质。以神御虚,以虚固实……你已初步触摸到‘虚实相生’的门槛了。”青虚子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看来,是时候让你接触一些更‘实在’的东西了。”
茅八角闻言,心中一动,收敛气息,恭敬行礼:“请观主指点。”
青虚子转身,向藏经阁走去:“随我来。”
喜欢凡人修道成紫衣请大家收藏:(m.zjsw.org)凡人修道成紫衣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