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机刚震完那条“玩够了?”,人还在校门口,风一吹,保温杯盖差点弹开。
但我没回头。
我知道是谁发的。
不是李萱那种小打小闹的八卦试探,也不是宋璃那种装可怜又想搞事的套路。这四个字,带着一股老狐狸蹲坑等兔子进套的耐心,还掺着点……认亲似的熟稔。
可惜啊,顾明远,你忘了我最擅长的,不是黑系统,是回放记忆。
就在昨天晚上,我翻过第137次童年片段——养母家阁楼,灰尘在斜射的阳光里飘,十岁的我抱着那台老式录音机,手指刚碰到播放键,耳边突然响起“滴”的一声。
那一秒,我的脑子像被插进了一根数据线。
而就在画面角落,窗帘半掩的窗外,有个人影站着。穿灰色中山装,手里盘着串紫檀木,下巴上有道疤。
我当时没认出来。
直到江叙白在通风管里说:“顾明远有个习惯,紧张的时候会摸下巴。”
我靠。
原来是你。
而现在,顾氏集团顶层办公室里,这位平时笑得像庙里菩萨的企业家,正盯着电脑屏幕,脸都快贴上去了。
他刚收到一封匿名邮件,没署名,没正文,只有一个附件:一张泛黄的照片。
照片里是我,十岁,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裙,站在养母家阁楼前,怀里抱着那台破录音机。背景的日历清清楚楚写着日期,我脖子上的半块银吊坠在阳光下一闪。
顾明远的手指慢慢滑到照片角落,停在我手腕上那根黑绳。
他知道那是U盘。
他也知道,那台录音机,是他当年让人故意留在阁楼的“唤醒装置”。
实验体A,逃了十三年,终于自己按下了启动键。
他没急着叫人,也没打电话。反而慢悠悠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然后放下。
再然后,他调出一份文件——对家公司上周提交的网络安全漏洞报告。
这报告本来是内部绝密,但他有渠道。
他一页页往下翻,眼神忽然一顿。
在最后一页的技术备注栏里,有一行极小的加密签名,普通人根本看不懂,但对他来说,像小时候背过的诗。
那是个玫瑰符号,后面跟着一串乱码,但编码节奏很特别——三短两长,停顿一秒,再接六位随机数。
他瞳孔缩了一下。
这个节奏……
十年前,实验室的日志系统里,有个孩子总用这种格式标记错误代码。她不喜欢打字,喜欢手写扫描进系统,笔迹歪歪扭扭,但那个玫瑰符号,画得特别认真。
他还记得那天,监控画面里,小女孩踮脚把纸塞进扫描仪,老师问她为什么画花。
她说:“错的地方,也要香一点。”
顾明远当时站在单向玻璃后,笑了。
现在,他又笑了。
但这次,笑得有点抖。
他打开另一个窗口,调出近期几起黑客事件的日志记录——学校财务系统被改、匿名平台售卖江叙白论文、计算机社监控日志异常……
所有操作路径干净利落,不留痕迹,但有个共同点:每次攻击前,都会先模拟三次测试流量,间隔精确到毫秒。
和那个小女孩,调试代码的习惯一模一样。
他猛地合上笔记本,站起来走到书柜前,抽出一本《儿童心理学》,翻开夹层。
里面藏着一张光盘。
标签上写着:“Project Twin|记忆锚点激活记录”。
他把光盘塞进电脑。
画面跳出来:1998年冬夜,医院地下室,两个婴儿躺在并排的保温箱里,后颈连着发光导线。镜头扫过其中一个女婴的手腕——系着一条褪色红绳。
正是我在焚化炉前的记忆画面。
顾明远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摩挲着下巴上的疤。
“Silent……”他低声念出这个暗网顶级黑客的代号,“原来你一直没死,只是睡着了。”
他忽然想起什么,又切回那封匿名邮件,放大照片中的吊坠。
银质,半块,边缘有细微锯齿状缺口。
他从抽屉里拿出另一块,拼在一起,严丝合缝。
“ZY……”他念出刻字,“沈知意,江叙白,周明。三个编号,一个基因序列。”
他坐回椅子,缓缓闭眼。
十三年前,他以为只救了一个样本。
现在才知道,钥匙从来不止一把。
而且,它们已经开始互相感应了。
他睁开眼,点开内线通讯系统,输入一段加密指令。
屏幕上跳出四个字:【归巢计划】已启动。
他没联系任何人,也没下令抓捕。
他知道,这种猎物,不能赶,只能引。
你越跑,线索越多;你越藏,破绽越大。
而最危险的,不是暴露身份,是以为自己还没暴露。
他重新打开那份漏洞报告,把“Silent”的签名截图保存,拖到新建文件夹里。
文件夹命名很简洁:【A-01|回收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满级黑客穿书后,校草跪求组队请大家收藏:(m.zjsw.org)满级黑客穿书后,校草跪求组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