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奇迹发生了。附近山林里,竟然陆陆续续回来了十几户当初逃难出去的村民。他们是听说“王师来了”,“官家分地了”,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回来的。王平按章办事,为他们登记,分配荒地,发放种子。李家坳,这个几乎已经死去的村庄,终于冒起了久违的、带着饭香的炊烟。
类似的情景,在定襄、在五原,在许多被政务小队踏足的地方,开始零星地出现。那些麻木的眼神中,开始一点点重新燃起微光,那是属于“人”的生机,是对未来生活的卑微期盼。北疆王刘睿“仁德”与“威严”并重的形象,不再仅仅是传说和檄文中的词汇,而是通过这些年轻吏员们脚踏实地、甚至是用生命风险践行的一点一滴,如同涓涓细流,开始在这片饱受创伤、几乎流干了血泪的土地上,艰难地渗透、扎根。
赵铁鹰每日都会收到各小队送来的简报文牍,上面记录着一个个村庄的名字,登记户数的增加,分配田亩的数字,以及遇到的困难和牺牲。他常常在灯下看到深夜,心情随着文牍的内容而起落。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无声的“战争”,其重要性,绝不亚于霍去病和张辽在战场上的任何一场搏杀。这是争夺人心的战争,是北疆能否真正在这片故土上站稳脚跟的关键。
他提笔给刘睿写了一份详细的奏报,在末尾,他郑重地写道:“……民心如水,载舟覆舟。今疮痍未复,百废待兴,然民心初附,已有向背之象。此皆赖主公仁政所感,三军威德所至。然前路漫漫,粮秣、医药、良种、乃至更多通晓民政之干吏,皆紧缺万分。若后续不力,恐初聚之民心,亦有消散之虞……”
奏报由快马送往后方。而赵铁鹰自己,则收拾行装,准备亲自前往几个情况最复杂、进展最缓慢的区域巡视。他知道,安抚民心这场硬仗,容不得半点松懈。
喜欢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请大家收藏:(m.zjsw.org)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