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曲江池畔,碧波粼粼,垂柳如烟。
皇家别苑“芙蓉苑”今日门户洞开,一扫往日的皇家禁苑威严,处处张灯结彩,丝竹管弦之声隐隐飘荡于水榭楼台之间。
仆役们青衣小帽,步履轻快,穿梭如织,将时令的鲜果、新酿的醇酒、精致的点心流水般送入各处亭台。
空气中弥漫着花香、酒香和一种刻意营造却又极力掩饰其刻意的文雅气息。
这场由越王李泰主持的“曲水流觞文会”,声势之浩大,近年来罕见。
请柬早在一个月前便如雪片般飞向长安城内外,所邀之人,无一不是声名卓着的文坛宿耆、饱学鸿儒,更有那自视清高、门第矜贵无比的五姓七望年轻一辈的子弟们。
明眼人都瞧得出,这场文会的分量,不在“文”,而在“会”——这是新近愈发得宠的越王殿下,第一次如此高调地站在长安社交舞台的中央,向整个帝国的士林阶层展露风采,伸出橄榄枝。
苑内最大的“撷芳亭”早已布置停当。
上首主位空悬,那是留给皇帝御驾的象征——虽然人人都知陛下日理万机,未必亲至,但这份安排本身,就是无声的宣告:此会,乃天子默许,甚或乐见其成。
主位稍下,越王李泰的席位赫然在目。
此刻,他尚未现身,但那份无形的关注焦点,已牢牢系于其上。
亭内及四周回廊,已聚集了不少早到的宾客。
博陵崔氏在京的族老崔明远、清河崔氏在京的族老崔浩、范阳卢氏在京的族老卢照邻、赵郡李氏在京的族老李峤、太原王氏在京的族老王德利、荥阳郑氏在京的族老郑虔等等。
这些平日里眼高于顶、自恃血脉高贵、连皇家公主都未必入眼的门阀子弟,今日竟都齐聚一堂,或三两低声交谈,或凭栏眺望池景。
他们脸上带着世家子弟特有的那种矜持微笑,眼神却在彼此之间、在入口处、在那空悬的主位下首之间,无声地交流着,掂量着。
空气中流淌着一种微妙的、心照不宣的暗涌。
谁都知道,储位之争,风云已起。
太子承乾前番主动交还兵权,闭门思过,姿态低到尘埃里;而这位四皇子李泰,才情横溢,深得帝心,其势如旭日东升。
今日之会,是越王殿下精心搭建的舞台,亦是各方势力重新审视、悄然下注的契机。
“越王殿下到——!”
一声清越的通传响起。
亭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齐刷刷投向入口。
李泰出现了。
他今日并未穿亲王常服,而是一身素雅的月白广袖儒衫,腰间束一条青色丝绦,仅悬一枚温润无瑕的羊脂白玉佩。
墨发用一根青玉簪松松挽住,几缕发丝随意垂落鬓边,更添几分名士风流。
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春风般和煦的笑容,步履从容,既不显倨傲,又不失亲王威仪。
他甫一踏入亭中,便向四方拱手,朗声道:
“诸位先生、诸位世兄,李泰来迟,有劳久候,恕罪恕罪!”
声音清朗温润,如同玉石相击。
“见过越王殿下!”
亭内众人纷纷躬身施礼。
李泰快步上前,一一扶起前排的几位年长鸿儒,言辞恳切:
“张公、李公、王老,快快请起!折煞小子了!今日是文会雅集,只论诗文,不论尊卑。小子斗胆主持,实为向诸位大家请益,还望各位前辈、世兄不吝赐教,莫要拘束才好!”
他姿态放得极低,态度谦恭得无可挑剔,尤其对那几位须发皆白的文坛耆宿,执礼甚恭,亲自搀扶入座,温言问候,引得一片赞誉之声。
“越王殿下虚怀若谷,礼贤下士,真乃我辈楷模!”
一位老翰林捻须赞叹。
“是啊,殿下温润如玉,谦谦君子之风,令人如沐春风。”
另一位名士附和。
五姓子弟们交换着眼神,崔明远低声对身旁的卢照邻道:
“殿下如此风仪,难怪圣眷日隆。”
李泰含笑谦逊了几句,便宣布文会开始。
他亲自执壶,为几位老者斟上新酒,又命侍从将笔墨纸砚分送至各席。
曲水之上,一只只盛满美酒的羽觞随波而下,停驻在谁的面前,谁便需即兴赋诗一首。
起初,气氛尚显拘谨,多是些应景的咏物诗、颂圣诗。
李泰并不急于显露,而是频频点评,言语精到,既点出妙处,又不吝对稍显平庸之作的鼓励,尤其对几位五姓子弟的“习作”,更是赞其“根基深厚,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让这些心高气傲的年轻人倍感熨帖。
酒过三巡,羽觞流转,气氛渐渐活络起来。
一位以诗风豪迈着称的关陇籍将领之子,即兴吟了一首《咏剑》,气魄雄浑,赢得满堂喝彩。
李泰含笑击节,赞道:
“好!金戈铁马气如虹!沙场将士,当有此壮怀!”
他略作沉吟,目光扫过波光粼粼的曲江池,缓缓吟道,
“不过,这曲江碧水,杨柳春风,亦别有一番天地。小子不才,也有一首小诗,请诸位斧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zjsw.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