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难者,乃学问之道所需之深厚底蕴、名师指点、家学渊源!此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廉价纸张、浅薄匠术所能弥补!”
“殿下欲以区区贱业之学填塞,便妄想缩短这云泥之别?岂不是欲让顽石生辉,令朽木开花?徒增笑柄耳!”
“贱业”二字,他咬得格外清晰刺耳。
又一位面色阴沉的中年大臣,太原王氏的代表,御史中丞王珪,站了出来。
他没有直接反驳李承乾,而是转向御座,言辞恳切却绵里藏针:
“陛下!太子殿下年少锐气,欲行革新之举,其心可嘉。然治国之道,首在持重!官学体系,乃文脉所系,社稷根基,牵一发而动全身!”
“殿下此疏,立意虽宏,然细节粗疏,大开方便之门,恐致泥沙俱下,良莠不分!更有甚者,重‘术’轻‘道’,本末倒置!长此以往,恐使天下士子迷失根本,动摇国本!”
“臣恳请陛下,储君言行,关乎天下观瞻,当慎之又慎!”
这番话,字字句句都在暗示太子“年少轻狂”、“动摇国本”,其心可诛!
一时间,殿内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如同汹涌的潮水,几乎要将李承乾淹没。
出身五姓七望及其门生故吏的官员们,纷纷引经据典,或激昂陈词,或冷嘲热讽,核心无非是:
圣人之学至高无上,实务之术是下贱之道;世家底蕴深厚不可逾越,寒门妄想凭“奇技淫巧”翻身是痴人说梦;太子此举轻率孟浪,动摇国本。
面对这铺天盖地的指责和攻击,李承乾挺直脊背,孤身立于殿中,如同一块沉默的礁石。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愤怒或慌乱,唯有嘴角抿成一条坚毅的直线,眼神清澈而执着地望向御座之上的父亲。
他没有急于反驳,只是静静听着,将每一句反对、每一道讥讽的目光都刻入心底。
就在世家的声浪几乎达到顶峰,要将那“官学革新”的蓝图彻底撕碎之际。
“够了!!!”
一声如同受伤老狮般的咆哮,压过了所有的喧嚣!
声源竟是来自文官班列中一个相对沉寂的位置,国子监祭酒,当世大儒,孔颖达!
这位年逾古稀、平时在朝会上多半闭目养神的老夫子,此刻须发戟张,枯瘦的身躯因为极致的愤怒而剧烈颤抖!
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涨得通红,浑浊的老眼里燃烧着骇人的怒火!
他猛地跨步出列,动作甚至有些踉跄,手指颤抖着,几乎要点到崔敦礼、卢承庆等人的鼻子上!
“尔等竖子!枉读圣贤书!满口仁义道德,实则肠穿肚烂,满腹龌龊!”
孔颖达的声音嘶哑,却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响彻整个太极殿,惊得满朝文武目瞪口呆!
“革新败坏斯文?广开寒门之路便是混淆尊卑?尔等只知死死抱着祖上传下的几卷经书,犹如守财奴抱着发霉的金砖!”
“将其视为禁脔,垄断文章,要挟君王,把持仕途,以此自肥宗族!何曾真正想过学问为何物?圣人之道为何物?!”
他胸膛剧烈起伏,深吸一口气,苍老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带着穿透千年的回响,狠狠砸向所有反对者:
“学问之道,当如江河奔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尔等只知堵!堵住源头,堵住支流,将这活水圈禁在尔等门阀世家的池塘里,任其发臭生蛆!”
“殊不知,堵则腐,疏则通!唯有广开渠道,引天下活水汇入,涤荡陈腐,激浊扬清,方能使这学问之河浩浩汤汤,滋养万民,泽被后世!”
“太子殿下疏浚河道,为的是学问长河奔涌不息!尔等却只看到自家池塘水浅了!鼠目寸光,尸位素餐!羞煞先圣!”
孔颖达的怒斥,如同狂风暴雨,又似惊雷霹雳!
将世家大族披着的“卫道士”华服撕得粉碎,露出了里面赤裸裸的利益算计!
他引用的“流水不腐”的古训,更是以堂堂正正的大道,碾压了所有狭隘的私心!
殿内一时间竟鸦雀无声,方才还气势汹汹的世家重臣们,被这老儒生骂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崔敦礼气得浑身哆嗦,指着孔颖达“你、你、”了半天,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御座之上,李世民冕旒下的眼神幽深变幻,如同风暴来临前的海面。
孔颖达的爆发,李承乾的坚持,世家大族的激烈反对,这一切都清晰地映入他眼中。
他缓缓抬手,动作不大,却带着天生的威压,瞬间让整个大殿再次陷入绝对的寂静。
所有的目光都紧张地聚焦在帝王身上。
“孔卿所言,”
李世民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
“学问如流水,堵则腐,疏则通,乃亘古之理。”
他肯定了孔颖达的核心观点。
然而,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下方脸色各异的群臣,最终落在李承乾那份奏疏上:
“太子所奏《官学革新疏》,立意深远,抱负宏大,所陈弊端,亦切中时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zjsw.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