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明鉴!太子殿下假借吏部铨选之名,行党同伐异之实!他无视祖宗法度,罔顾朝廷规制,更悍然拿出所谓《氏族志》草稿,以‘贬低门阀,擢升寒门’为幌子,大肆提拔寒门微末之吏,充斥要津!此举何异于掘我大唐立国之根基?”
他越说越激动,挥舞着笏板,仿佛在扞卫某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信仰:
“千年以来,贵贱有序,尊卑有等!此乃圣人之教,天地纲常!门阀世家,诗礼传家,累世清德,乃国之柱石,社稷屏障!岂是那些目不识丁、粗鄙无文的寒门小吏可比?太子殿下如此倒行逆施,强行混淆血统贵贱,将贩夫走卒之子、胥吏衙役之流,骤然拔擢至庙堂高位,与簪缨世胄同列!这…这简直是斯文扫地!败坏伦常!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陛下!”
他重重磕头,额头撞击金砖的声音清晰可闻,
“老臣恳请陛下!收回《氏族志》伪诏!严惩太子李承乾、裴行俭等扰乱朝纲之徒!以正视听!以安天下士族之心!否则,老臣…老臣唯有一头撞死在这太极殿上,以死明志!”
最后一句,带着孤臣孽子的决绝,响彻大殿,企图用“死谏”的悲情裹挟帝王。
大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和太子李承乾身上。
世家一系的官员,不少面露悲愤或戚戚之色,显然被崔敦礼的“大义凛然”所感染。
寒门出身的官员则脸色铁青,敢怒不敢言。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即将压垮人心之际,一个清越刚直、如同金玉交击的声音,陡然响起,打破了死寂!
“崔尚书此言,大谬不然!”
只见谏议大夫魏征,手持笏板,昂然出列!
他须发皆张,目光如电,直刺跪在地上的崔敦礼,声音洪亮,正气凛然:
“陛下!臣魏征,反对崔尚书之议!”
他转身,对着满朝文武,声音如同洪钟大吕,震聋发聩:
“崔尚书口口声声血统贵贱、祖宗法度!敢问崔尚书,我大唐开国太祖、太宗皇帝,出身何方?可是你口中那千年清贵的五姓七望?!”
这一问,如同惊雷!
直指要害!
李唐皇室的出身关陇军事贵族,向来被山东五姓七望视为“暴发户”,这也是双方心照不宣的芥蒂!
魏征此刻当众撕开,毫不留情!
魏征不给崔敦礼喘息之机,步步紧逼,言辞犀利如刀:
“陛下编纂《氏族志》,立意高远!‘贬低门阀’,贬的是那些徒有虚名、尸位素餐、只知以门第自矜、盘剥黎庶的蠹虫!‘擢升寒门’,擢升的是那些有真才实学、能安邦定国、肯为黎民做实事的栋梁!此乃唯才是举,此乃盛世之基!何来淆乱血统?何来败坏纲常?!”
他猛地指向崔敦礼,厉声质问:
“反倒是崔尚书你!你博陵崔氏,千年清名!可这清名之下,掩盖的是什么?是操纵行市,囤积居奇,视长安百姓如草芥!是垄断科举,堵塞贤路,令天下寒士报国无门!是为一己私利,不惜动摇国本!你口中所谓的‘国之柱石’,就是这等行径吗?!你还有何面目在此大谈伦常纲纪?!朽木盘踞清流,方使活水腐臭! 太子殿下拔擢寒俊,正是要涤荡这千年积弊,还我大唐官场一股浩然清气!臣,全力支持太子殿下!支持《氏族志》编纂之根本原则!”
“魏征!你…你血口喷人!”
崔敦礼被魏征揭了老底,气得浑身哆嗦,指着魏征,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嘴唇哆嗦着,却一时语塞,被堵得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魏大夫所言,字字珠玑!”
又一人出列,声援魏征。
众人看去,竟是国子监祭酒、太子太师、一代大儒孔颖达!
这位向来以学问精深、德高望重着称的老臣,此刻也神情肃穆,声音沉凝:
“陛下!圣人有云:有教无类!选贤与能!治国之道,首在得人!岂能以门第血统一刀切之?昔日汉高祖起于微末,光武中兴亦有云台诸将多布衣!前隋之亡,根源之一便是九品中正制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致使庸才当道,能者沉沦!太子殿下秉持陛下圣意,以才德功绩为尺,擢升寒俊,此乃顺应天道人心,开启万世太平之举!老臣,附议魏大夫!崔尚书所言‘淆乱血统’之说,实乃抱残守缺,不识时务!”
孔颖达的加入,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又浇了一瓢滚水!
连这位代表天下士林清议的大儒都站在了太子一边,支持唯才是举!
这分量,太重了!
朝堂之上,顿时如同炸开了锅!
支持太子的魏征、孔颖达等大臣与崔敦礼及其附庸者,围绕着《氏族志》的原则、血统贵贱、选官制度,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吵!
引经据典者有之,痛斥时弊者有之,互相攻讦者有之。
整个太极殿,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充斥着唇枪舌剑的战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zjsw.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