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法理!这,就是孤今日行事的依据!更是我大唐未来选官用人的铁律!”
他将《氏族志》草稿郑重地放在案上,手指重重地点在那份寒门官员名册上:
“裴行俭!”
“臣在!”
裴行俭心神激荡,立刻躬身应道。
“即刻拟制!以此《氏族志》编纂原则为纲,以此四十七人考功政绩为据!”
李承乾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皇权意志,
“报请父皇恩准,吏部行文,中书省用印!擢升令,明发天下!三日之内,所有擢升官员,必须到任!孤,要看到他们站在该站的位置上,为大唐效力!谁敢拖延阻挠,以抗旨论处!”
“臣,遵旨!”
裴行俭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和力量。
他知道,殿下这是要直接掀桌子了!
用陛下的最高意志,为寒门才俊打开一条前所未有的通天捷径!
这是釜底抽薪!
是要彻底动摇门阀垄断官场的千年根基!
吏部的文书如同插上了翅膀,以最快的速度流转。
中书省的门下侍中魏征,这位以刚正不阿、直言敢谏闻名朝野的老臣,在接到吏部呈报和附上的《氏族志》草稿御批抄件时,只是沉默地看了片刻,眼中精光一闪,没有半分迟疑,提笔便在制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加盖了中书省大印!
“国之选材,本当唯贤是举!陛下圣明!太子殿下此举,正本清源!”
魏征对着前来送文书的裴行俭,只说了这一句,字字铿锵。
擢升令如同巨石投入死水潭,瞬间在长安官场掀起了滔天巨浪!
一道道任命文书飞向京畿内外:
一连串的名字,如同闪电划破厚重的门阀乌云!
这些名字,无一例外,皆出身寒门或小吏,却凭借实打实的才干和政绩,如同火箭般蹿升!
他们填补的,正是那些被门阀子弟视为禁脔、却尸位素餐的关键职位!
整个长安官场为之失声,继而哗然!
寒门出身的官员奔走相告,激动得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曙光。
而那些依靠门荫、混迹官场却碌碌无为的世家子弟,则感到了刺骨的寒意和巨大的恐慌!
他们的位置,不再稳固了!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等核心门阀的府邸内,更是如同被捅了的马蜂窝,一片惊怒交加!
“李承乾!你好狠毒的手段!”
崔敦礼在书房内收到一份份心腹传来的擢升名单和任职地点,气得浑身发抖,将手中的名册狠狠摔在地上!
他看出来了,李承乾这哪里是简单的提拔寒门?
这是精准地、系统性地在用这些寒门俊才,替换掉他们世家安插在关键部门、关键位置上的钉子!
尤其是吏部考功、御史台监察、京兆府这些掌管官员升迁、监督、地方治理的核心位置!
这是要掘他们的根啊!
“他竟敢…竟敢公然拿出《氏族志》草稿…还说是陛下的意思…”
崔敦礼的老眼赤红,布满血丝,胸膛剧烈起伏,
“混淆血统!颠倒贵贱!败坏千古人伦纲常!此乃亡国之兆!亡国之兆啊!”
他猛地抬头,眼中射出孤注一掷的疯狂,
“备朝服!老夫明日,定要在太极殿上,当着陛下的面,撕开这伪诏的画皮!为我世家千年清誉,讨个公道!”
翌日,太极殿。
大朝会的肃穆气氛,被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所取代。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空气仿佛凝固。
龙椅上的李世民,面容沉静,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
当廷议进行到吏部铨选与官员任免一项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出列,例行公事般地汇报了近期一批官员的正常迁转。
话音刚落,一个苍老却如同受伤野兽般带着无尽愤懑的声音,如同炸雷般响彻大殿!
“陛下!老臣崔敦礼,有本启奏!泣血上陈!”
只见博陵崔氏家主、礼部尚书崔敦礼,手持象牙笏板,踉跄着冲出班列,扑通一声跪倒在御阶之下,老泪纵横,声音悲愤欲绝,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李世民目光微垂,落在他身上,声音平淡:
“崔卿何事?”
崔敦礼猛地抬起头,涕泗横流,仿佛受了天大的冤屈,举着笏板,声音嘶哑却极具煽动力:
“陛下!老臣要弹劾太子殿下!弹劾兵部职方司主事裴行俭!更要弹劾那份祸乱朝纲、淆乱血统、败坏千古人伦的伪诏——《氏族志》草稿!”
“哗——!”
大殿内一片哗然!
虽然很多人已经猜到崔敦礼会发难,但没想到他竟如此直指核心,矛头不仅对准太子和裴行俭,更直接指向了那份由陛下授意编纂、尚未公开的《氏族志》!
这几乎是撕破脸皮的死谏了!
李承乾站在太子位上,面色平静,眼神如同深潭,不起波澜,静静地看着崔敦礼的表演。
崔敦礼不顾众人惊诧,继续声嘶力竭地控诉,唾沫横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zjsw.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