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夏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的马车除了作为战争工具外,主要为皇室贵族出门乘坐,是权力与高贵的象征。秦汉马车的种类复杂、名目繁多,如皇帝乘坐的玉辂,皇太子与诸侯王乘坐的王青盖车、“金钲车”,行猎用的“猎车”、丧葬用的“辒辌车”、载猛兽或犯人的“槛车”等等。
汉代乘坐马车,礼仪繁缛,这些令汉以后兴盛起来的士族阶层倍感拘束。于是他们逐渐将喜好转向牛车。
牛车行走缓慢而平稳,车厢宽敞高大。所以自魏晋以后,牛车逐渐得到了“土豪”们的青睐,乘坐牛车不仅不再是低贱之事,反而成为一种贵族间的时尚新潮流。特别是东晋南渡以后牛多马少,这也成为牛车兴盛的原因之一。
乘牛车也和乘马车一样,有上下等级之分。诸王乘犊车,因以云母饰车,故又称“云母车”。这是一种带屏障、配八牛的豪华“座驾”。三公有德行者乘“皂轮车”,配四牛。及至南北朝时,牛车更是日益风行。北魏皇帝出行时乘坐的大楼辇,要配12头牛。
可见北朝使用牛车之盛,比两晋有过之而无不及。北朝如此,南朝也毫不逊色。正是由于士族门阀们追求舒适,沉沦于享受,各种高级牛车便急速发展起来,以致行驶速度较快的汉代马车完全绝迹。甚至满朝上下,士大夫们皆“无乘马者”。谁要骑马或乘马车,还会遭人弹劾。
牛车兴盛之风,直至隋唐五代也未有变化。《新唐书·车服志》曰:“一品乘白铜饰犊车,青油纁,朱里通幰,朱丝络网。二品以下云油纁、络网。四品有青偏幰。”综上所述可知当时统治者乘坐的高等牛车主要有“通幰牛车”和“偏幰牛车”两种。“偏幰”,即牛车的帷幔只遮住车的前半部。通幰牛车形象最早见于甘肃嘉峪关晋墓壁画中。该车双辕双轮,车厢形似太师椅,有卷席篷顶,上面覆盖一张大帷幔。这种通幰车装饰比较简朴,以后逐渐向豪华奢侈发展。
明清时的车多用一或二骡挽行,因此统称“骡车”。但为区别乘人与载物,又有“大、小”之分。乘人的车为小车,因其有篷子、围子,形如轿子,因此习惯上又称之为“轿车”。跟那个世界的小轿车无论是在用途上还是名称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载物的骡车就叫大车或“敞车”,其车厢没有车围和其它装饰。轿车都是木质的,普通百姓的“座驾”一般用柳木、榆木、槐木、桦木等制作,皇室和贵族坐的则用楠木、紫檀、花梨等名贵木料制作。车子成型后,再涂以栗壳色或黑色的油漆;而好木料制成的木车通常用本色做漆,称为“清油车”。车厢内的“座位”一般用木板铺垫,讲究点的木板中心用极密的细藤绷扎,在其上放置车垫子。
钟鹏举此举是要把牛车普及化,让它成为普通老百姓日常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
钟鹏举把钟剑平和钟飞国叫过来,从明天起两人将各驾一两牛车拉柴去卖,每天定额完成一贯钱的小目标,每人每日工钱二十文,超额完成一贯钱的收入,每人各拿两成的提成。他太需要钱了,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卖木柴只是权宜之计,一日赚一贯钱,细水长流,一个月能赚到一二十两银子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第十五日
钟鹏举在自己的家里写资料和画图纸。
当他简单收拾一下房间的杂物时,他看到一个包裹,打开包裹,里面躺着一小袋沉甸甸的东西。
由于自己太忙了,穿越后还没有收拾过一次房间。对这个自己当初带去县城卖柴的包裹
自从回来后就再没有使用过。
钟鹏举顺手打开一看,顿时呆住了。凭在那个世界的经验,他确认是黄金,而不是铜。
在那个世界,他很少接触过黄金,摸是摸过,但没有拥有过黄金,连黄金饰品也没有买过。
这可是金元宝。在目前在这个世界,不要说黄金,就是白银也很少在市面上流通。平时更多使用的是铁钱,铜钱也很少。
现时白银购买力较高。黄金作为贵金属,多用于大额交易或财富贮藏,其实际价值远超铜钱。各国政权因铜矿短缺,曾铸造铁钱、铅钱等低值货币,导致货币体系混乱,金银的实际价值进一步上升。
按现时正常米家“一斗米三钱”(约合3文铜钱),按一两白银=1000文铜钱计算,一两白银可购约333斗米,可见反映出当时白银购买力较高。再按1两黄金=10两白银计算,一两黄金约合10,000–15,000文铜钱和10,0000–15,0000文铁钱,即一两黄金等于100贯–150贯铁钱。
他想起了那个翩翩青衣公子。
他给了他两斤黄金!
钟鹏举毫不犹豫地把这些黄金的一半拿出来兑现成一千贯铁钱投入到工场的日常运营中去。
当钟华昌和钟华成看到这十分沉重的一千贯钱时都惊呆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