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咸阳面馆的木门被推开时,檐角的风铃叮当作响,带着渭水的潮气和小吃街的香气一同涌入。老张正坐在柜台后,手里捧着个黑色的方块物件,指尖在上面飞快滑动,嘴角还时不时扬起笑意 —— 那是他上个月刚买的智能手机,是街坊里第一个用上 “5G” 的,平日里最爱用它看戏曲、刷新闻,逢人就炫耀 “这玩意儿能装下整个咸阳的热闹”。
“三位回来啦!今天去博物馆看得怎么样?” 老张抬头看到商鞅一家三口,立刻放下手机,热情地迎上来,目光落在商鞅手中的《商君书》上,“哟,这是啥书?看着怪古老的。”
“是《商君书》,秦代的典籍。” 商鞅将书小心地放在柜台上,书页泛着陈旧的黄,却被秦浩保存得极好,连封皮都用牛皮纸包了一层,“是今天遇到的一个学生送的,他还帮我们画了渭水南岸土坑墓的地图。”
“学生?还是研究秦史的?” 老张眼睛一亮,凑过来小声说,“你们可别告诉他,当年我爷爷的爷爷,就是守咸阳城的老兵,家里还藏着块秦代的瓦当呢!下次让他来店里,我请他吃凉皮!”
念秦趴在柜台边,好奇地盯着老张放在桌上的手机,手指忍不住想去碰:“张叔,这个方块是什么呀?你刚才在上面看什么呢?”
“这叫智能手机,厉害着呢!” 老张立刻拿起手机,点开一个戏曲软件,屏幕上瞬间跳出穿着戏服的演员,咿咿呀呀地唱着秦腔,“你看,这里面能看戏、能看新闻,还能跟千里之外的人说话!刚才我还在看渭水南岸的新闻,说有人看到黑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还能看新闻?” 白雪心中一动,她想起白日在博物馆时,刘芳说过 “新闻能知道各地发生的事”,若是能通过这个 “手机” 看到渭水南岸的动静,说不定能找到黑袍人的线索,“张叔,这个‘手机’怎么看新闻?能不能看看关于土坑墓的消息?”
老张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当然能!你们想学?我教你们!这玩意儿不难,跟学用镰刀割麦似的,一学就会!”
他拉过三把椅子,让三人坐在柜台前,自己则拿着手机,一步步演示:“先按这个圆按钮开机,然后找到这个‘浏览器’,点进去,输入‘渭水南岸土坑墓’,就能看到相关的新闻了。”
商鞅看着老张指尖在屏幕上滑动,黑色的方块里竟能跳出文字、图片,甚至会动的画面,心中满是惊奇 —— 这比观尘镜更神奇,观尘镜只能看到固定的景象,而这个 “手机”,竟能看到天下各地的事,还能看到百姓的议论。他想起当年在咸阳,要知道外地的消息,只能靠驿站传递的竹简,一来一回要十几天,如今凡间的人,竟能靠一个小小的方块,瞬间知晓天下事。
“我来试试!” 念秦迫不及待地接过手机,学着老张的样子,指尖在屏幕上点了点,却不小心点开了一个 “动画” 软件,屏幕上立刻跳出一只会说话的兔子,吓得他手一抖,差点把手机掉在地上。
“哈哈,别慌!” 老张连忙接过手机,帮他关掉动画,“这是给小孩看的,我们找新闻,点这个‘浏览器’…… 对,就是这个蓝色的图标。”
白雪凑过去,仔细看着屏幕上的文字。老张输入 “渭水南岸土坑墓” 后,屏幕上跳出了十几条新闻,大多是几年前考古发现时的报道,写着 “咸阳发现秦代土坑墓,出土多件青铜残片”“考古专家推测墓主人为秦代官吏,墓中青铜片或与镇邪有关”,还有几条近期的帖子,是百姓发的 “随手拍”,说在土坑墓附近看到 “黑色雾气”,但配图模糊,没人当真。
“这些新闻里,没有最近黑袍人的动静。” 白雪有些失望,却又不死心,“张叔,除了新闻,还有没有其他地方能看到百姓的议论?比如…… 大家一起说话的地方?”
“有啊!” 老张眼睛一亮,点开一个红色的软件,“这个叫‘论坛’,里面全是老百姓自己发的帖子,什么都聊,从庄稼收成到天上的星星,还有人专门讨论秦代历史呢!”
商鞅心中一动,连忙说:“张叔,能不能找讨论‘商鞅变法’的帖子?我们想看看大家怎么说。”
“没问题!” 老张在搜索栏里输入 “商鞅变法”,屏幕上瞬间跳出密密麻麻的帖子,标题五花八门 ——《论商鞅变法对秦国统一的重要性》《商鞅到底是伟人还是暴君?》《浅析商鞅之死:是悲剧还是必然?》《如果没有商鞅变法,中国历史会怎样?》……
“这么多!” 念秦凑过来,看着屏幕上的文字,虽然很多字不认识,却能看出大家讨论得很热烈。
商鞅接过手机,指尖轻轻滑动屏幕,逐一看起帖子来。第一条帖子是一个叫 “秦史爱好者” 的人发的,标题是《商鞅:用铁血手段改写秦国命运的改革家》,内容写得很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战国仙缘:商君鞅途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战国仙缘:商君鞅途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