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紫宸殿。
金碧辉煌的殿宇内,蟠龙金柱撑起高阔穹顶,熏香袅袅,却驱不散弥漫在朝堂之上的凝重与一丝尚未散尽的惊悸。三品以上朱紫重臣分列两班,垂首肃立,鸦雀无声。丹陛之上,玄宗皇帝李隆基身着明黄常服,面色沉肃,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匍匐在地、手捧厚厚卷宗的刑部尚书裴耀卿。
“启奏陛下!”裴耀卿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带着历经惊涛骇浪后的疲惫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激越,“臣奉旨督同大理寺、御史台,彻查贡院连环命案及科场替考舞弊巨案!今案已审结,主犯贾世仁、从犯李茂才、青阳书院山长周显、墨林轩东主周福等一干人犯,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涉案赃银、物证、口供,皆已核实,铁证如山!”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雷霆般的威势:
“经查,贾世仁,通义坊豪商,为牟取暴利、垄断商道、荫庇族中不肖子弟,勾结神秘组织‘三叶竹’,以巨资豢养联络人徐子谦(已畏罪自尽),操控河东青阳书院物色枪手(如张子谦、吴明轩、郑文昌),收买保结官员(如汾州府学周教习),掌控长安墨林轩洗钱传递信物,重金贿赂礼部、京兆府涉案官吏!更组织严密杀手(‘竹卫’),于贡院以雷公藤剧毒灭口知情举子,于染坊袭杀官差、灭口枪手,手段狠辣,令人发指!其罪滔天,罄竹难书!按《唐律疏议》,谋乱科场,杀人灭口,行贿官员,罪在不赦!当处极刑,抄没家产,夷其三族!”
“其余从犯,李茂才等买官者,周显等书院主犯,墨林轩周福,涉案官吏凡七品以上者十三人,皆依律严惩,流徙、抄家、永不叙用!其余人等,按律定罪,绝不姑息!”
“此案,幸赖大理寺卿沈砚,明察秋毫,洞察秋毫,于重伤濒危之际,运筹帷幄,抽丝剥茧,以奇技(指林岚之法医手段)破奇毒,以慧眼辨奇工(指笔管接缝),更亲冒矢石,率众擒拿元凶,肃清科场!护国供奉林岚,以女子之身,行仵作之实,不避污秽,勘验尸身,辨识毒源,寻获关键证物,居功至伟!更有捕头赵虎等,浴血奋战,忠勇可嘉!臣请陛下,论功行赏,以彰天理,以正国法!”
裴耀卿的声音落下,大殿内一片死寂,唯有那“夷其三族”、“极刑”、“肃清科场”等字眼,如同重锤砸在每个人心头。不少官员面色发白,额头渗出冷汗,尤其是一些曾与贾家、墨林轩或青阳书院有过来往的官员,更是心惊肉跳。
短暂的沉默后,一个略带尖锐的声音响起:
“陛下!”刑部侍郎王鉷出列,脸上带着一丝刻意的疑虑,“裴尚书所言,固然大快人心。然,沈寺卿之功,是否……过于神异?重伤之躯,如何运筹?那林氏女子,以‘护国供奉’之尊,行仵作贱役,勘验男尸,是否……有伤朝廷体统?更遑论,那‘三叶竹’真正首脑‘竹先生’,以及其所谋之‘五石神丹’、硝石去向,至今杳无踪迹!此案……当真算‘已结’?若首恶未除,隐患仍在,此时论功,是否操之过急?臣恐……赏了功臣,却跑了真凶啊!”
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激起阵阵涟漪。一些官员开始窃窃私语,目光闪烁。
“王侍郎此言差矣!”御史中丞张九龄须发皆张,厉声驳斥,“沈寺卿重伤呕血,犹自坐镇指挥,于迷雾中寻得蛛丝马迹,锁定真凶!此乃智勇双全,忠贞体国!林供奉以奇技破奇案,验尸明死因,寻物证真凶,乃巾帼不让须眉,为国除奸!何来‘有伤体统’之说?!至于‘竹先生’与‘五石’之祸,乃另一惊天巨案之端倪!岂能因恶首狡诈潜逃,便抹杀破获此等动摇国本之替考巨案、擒拿元凶贾世仁之泼天大功?!若如此,岂非令浴血奋战的忠臣义士寒心?!”
“张中丞所言极是!”兵部尚书李林甫(此时尚未显露大奸之态)也出列,声音沉稳,“贡院血案告破,替考巨链肃清,科场秩序得复,举子人心安定,此乃沈寺卿与林供奉不世之功!至于‘竹先生’,行踪诡秘,所谋甚大,自当由三司继续严查!然功是功,过是过,岂可混为一谈?陛下明鉴!”
朝堂之上,顿时形成两派,争论之声渐起。
“够了。”丹陛之上,玄宗皇帝淡淡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瞬间压下了所有争论。大殿内重新归于寂静。
玄宗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一直沉默立于武官班列前方、身着紫色蟒袍、腰悬金鱼袋的沈砚身上。沈砚脸色依旧苍白,身形因伤痛而略显单薄,但站得笔直如松,眼神沉静,仿佛朝堂的纷争与他无关。他的身旁,林岚身着特赐的绯色宫装,外罩象征“护国供奉”身份的霞帔,神色平静,目光清澈而坚定。
“沈卿,”玄宗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与赞许,“上前来。”
“臣在。”沈砚躬身出列,步履沉稳,行至御阶之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唐案奇录:法医娇娘与铁面县令请大家收藏:(m.zjsw.org)唐案奇录:法医娇娘与铁面县令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