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罢工的平息和金融风暴的过去,澳大利亚的社会秩序,迅速恢复了稳定。皇家银行的信誉,日益巩固。发行新货币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马歇尔教授领导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完成了新货币——澳大利亚元的设计和铸造准备。
这是一个向世界宣告澳大利亚经济独立的,具有非凡意义的时刻。按照惯例,新货币的设计,尤其是硬币上的肖像,必须由总督殿下,最终批准。
一天下午,财政部的官员,将一套崭新的,还带着油墨和金属气息的样币和纸钞,呈送到了亚瑟的书房。
纸钞的设计,中规中矩。它们采用了这时世界主流的雕版印刷技术,以澳大利亚独特的动植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和金合欢树为主要图案。最高面额的五十元纸币上,印着维多利亚女王的头像。这一点,是出于对女王和帝国的尊重,没有人提出异议。
问题,出在了流通最广的一元硬币上。
设计师们,提供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是传统的君主头像。正面是女王维多利亚,背面是南十字星座。这是最安全,也最符合帝国传统的方案。
方案二,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创新。硬币的正面,是两个侧面的人类头像,并排而立。左边一个,是一位面容沧桑,留着浓密胡须的欧洲拓荒者。而右边一个,则是一位轮廓深邃,目光遥远的原住民长老。硬币的背面,则是一束交叉的橄榄枝和麦穗,象征着和平与丰收。
“殿下,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倾向于第一方案。”财政官员小心翼翼地解释道,“他们认为,将一个土着的头像,印在我们的法定货币上,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对女王陛下的不敬。”
亚瑟拿起那枚与众不同的硬币,在手中静静地端详着。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硬币上,反射出柔和的银光。那两个并肩而立的头像,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大陆数万年的历史,和百余年的变迁。
他想起了自己与原住民长老们签订的那份契约。他想起了这个国家复杂的过去,和他所期望的那个更多元、更包容的未来。
一枚小小的硬币,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自己面貌的名片。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购买力,更是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
“就用这个方案。”亚瑟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财政官员愣住了,他张了张嘴,还想再劝。
亚瑟抬起手,制止了他。
“我知道你们的担忧。”他说,“但我们建立的,是一个新的国家。新国家,就必须有新的气象。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去回避我们的历史。这片土地上,有过拓荒者的血汗,也有过原住民的泪水。他们,都是构成今日澳大利亚的一部分。”
“我希望,当每一个澳大利亚的人民,拿到这枚硬币时,他们都能明白。他们所继承的,是一个拥有双重遗产的国家。他们需要学会的,不是征服与遗忘,而是理解与共存。”
“至于女王陛下那边,”亚瑟笑了笑,“我会亲自写信向她解释。我相信,我的祖母,拥有比我们所有人,都更宽广的胸怀。”
这个决定,在总督府的内部,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争议。但亚瑟的意志,无人能够违背。
当第一批新铸造的,带着双人头像的一元硬币,正式向社会发行时,舆论果然炸开了锅。
《悉尼晨报》大肆抨击这是对盎格鲁-撒克逊纯正血统的背叛,是一种危险的自我否定。
而《澳洲先驱报》,则用一整个版面,刊登了硬币的巨幅照片,并配上了亚瑟亲自撰写的社论,标题是——《一枚硬币,一个国家,两种灵魂》。
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于我们是谁和澳大利亚是什么的全民大讨论。人们在酒馆里,在客厅里,在田间地头,激烈地辩论着。
这场辩论,没有最终的答案。但它本身,比任何一个统一的答案,都更有价值。因为它迫使每一个澳大利亚人,都开始去思考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未来。
而那枚小小的硬币,就在这场遍及全国的争论中,进入了千家万户的口袋,融入了日常的经济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
喜欢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请大家收藏:(m.zjsw.org)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