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平顺县非遗瑰宝:独辕四景车赛会、扛妆、晃杠与彩童的千年传承
在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土高原的褶皱中,诉说着千年的文化传承。其中,独辕四景车赛会、扛妆、晃杠与彩童等非遗项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平顺县乃至整个上党地区文化的重要象征。
独辕四景车赛会:移动的宫殿,祈福的盛宴
独辕四景车赛会是平顺县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民俗活动起源于平顺县北社乡东部的东河村九天圣母庙庙会,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九天圣母庙作为宋代建筑,每年三月举办的规模盛大的古庙会,是当地百姓最乐于参与的一次盛会,而独辕四景车赛会则是庙会上的主要社火之一。
四景车之所以得名“四景”,并非指车本身的四种景致,而是车体结构上有四处巧妙的设计:一是一根独木辕套两头大健牛;二是用一根牛角杆和三个木犋环环相套承驾辕头;三是第二节的主木构架不用卯不开榫,直立在底平板上,用麻绳上下捆扎紧固;四是第二节主木构架上端和第三节主木构架下端相接点,同样不用卯不开榫,而是四条麻绳上下捆扎固定。
这四景设计精妙,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赛会期间,四景车由四头强壮公牛和两百多个成年男性合力拉动,缓缓行驶在乡间小道上,宛如一座移动的宫殿,富丽堂皇。
车通体用木质构架,第一、二节装饰通车用彩绸、彩纸手工扎制,第三节为楼,高6.8米,装饰雉翎高1.5米,车总高约13米,宽1.7米。
车体上绘有各种吉祥图案,寓意着祈福、避邪、保平安。
独辕四景车赛会不仅是民间工艺和表演艺术的展示,更是百姓欢庆太平盛世、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喜庆艺术产物。
每年农历三月,十里八乡的百姓和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涌入北社乡,一睹这座巨型“移动式宫殿”的风采。
扛妆:背上的戏剧,童真的飘舞
扛妆,又称扛装、背棍,是起源于东晋时期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形式,由后赵皇帝石勒初创,发源于上党地区。
表演时,使用特制铁架装置,将2米长铁管拦腰焊接木马形坐骑,管身缠绕绢花装饰。
表演者需将4至6岁儿童缠绑木制假腿制作三寸金莲,穿戴九层服饰,包括衬裤、衬裙、套裙、披肩等,固定于铁架后由亲生父亲通过弧形弯管装置扛举。
在元宵节或庙会期间,扛妆表演者会伴随《朝天阙》《迎仙曲》等乐曲游行。
随着表演者的步伐起伏,铁棍上化妆的小演员就会飘舞起来,令人眼花缭乱、心旌振奋。
扛妆表演不仅展示了儿童的童真和可爱,也体现了家长对子女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
襄垣县作为石勒的根据地,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扛妆的精华。
解放前,王桥镇、侯堡镇等地曾有广泛流传,扛妆表演形式多样,不仅有扛妆,还衍生出抬妆、大桩、驼阁等变体表演。
抬妆由四人抬架,上面绑牢幼童少女,身着彩衣戏装,表演各种戏剧人物动作;大桩分三层绑扎着身穿彩衣、扮演成神话人物的男女儿童,由16人或24人抬着作为古庙神会的仪仗队;驼阁则是在红色马的马鞍上安装木制的彩阁,阁内安有明灯,装扮有各种木雕戏剧人物。
晃杠:木制的宝塔,节奏的狂欢
晃杠,又称皇杠,是平顺县另一种独特的传统社火表演形式。
其制作方式为在高三尺、宽二尺、长三尺的长方体箱内装入配重物,外裹彩布,中间竖一根一丈多高的支撑木杆,杆上绑扎悬挂花环圆镜,由下向上一层层依次收缩,顶端插一根硕大的鸡毛掸子。
木箱前后横装两根弹性很好的木杠,表演时装饰物呈整体上下起伏抖动,铃铛作响、彩带飞舞、镜光四射,令人眼花缭乱。
晃杠表演时,踩着锣鼓点,抬杠的演员边行进边颠动杠箱,使得箱环有节奏地拍击杠箱,发出“啪啪”的声响。
角色除抬杠者外,尚有一名身系串铃、手扬马鞭、装扮犹似古装戏中的七品芝麻官者,谓之“押纲官”,四名犹如街门站班的“护纲衙役”,为一组规模相对稳定的队列。
晃杠表演形式自由、节奏明快、粗犷刚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彩童:童真的使者,吉祥的象征
彩童,作为平顺县非遗项目中的一部分,通常与扛妆、晃杠等表演形式相伴出现。
在庙会或节日期间,彩童们会身着彩衣戏装,扮演成各种戏剧人物或神话形象,参与游行和表演。
他们或站在抬妆的桌面上,或坐在晃杠的装饰物上,成为表演中的亮点和焦点。
彩童的出现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体现了人们对童真和美好的向往。
在平顺县的非遗传承中,彩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表演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通过参与非遗表演,彩童们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非遗传承:守正创新,文化兴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平顺县的非遗项目也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然而,在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努力下,这些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举办非遗展览、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建立非遗传承基地等方式,平顺县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以独辕四景车赛会为例,北社乡北社村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赛会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看。
同时,当地还积极培养非遗传承人,通过师徒传承、技艺培训等方式,确保非遗技艺的代代相传。
此外,平顺县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将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推动文化兴村、文化强村的发展战略。
喜欢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