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南宫,一间位于深宫、戒备极其森严的偏殿内。此地不挂匾额,不见宫人,唯有身着玄甲、眼神锐利的羽林卫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无声地宣示着此处的非同寻常。殿内只点着几盏青铜油灯,光线昏黄,将人的影子拉长,扭曲地投在墙壁上,更添几分隐秘与压抑。
刘宏未着龙袍,仅是一身玄色常服,坐在一张铺着地图的紫檀木案后。他的面前,躬身站立着两人。一人是尚书仆射荀彧,面色沉静,目光中带着思索;另一人,则是一位年约四旬,面容普通,甚至有些不起眼,丢入人海便再难寻见的文官,但他那双看似平静的眼眸深处,却偶尔闪过一丝令人心悸的、如同深渊般幽暗的光芒。此人便是由荀彧举荐,近来渐受刘宏重视的谋士,暂居黄门侍郎之职的贾诩,贾文和。
“青州疫情,曹操处置得如何?”刘宏的声音在寂静的殿内响起,打破了沉默。
荀彧上前一步,禀报道:“回陛下,曹都尉行动迅速,已按北疆旧例在漯阴县设立防疫营,太医署医官也已介入。疫情初步得到控制,但药材消耗巨大,民心仍有浮动。太平道余孽借机散布谣言,虽被曹都尉强力弹压,但其影响,恐非一日可除。”
刘宏点了点头,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的青州区域敲击着,目光却转向了贾诩:“文和,你前日所献之策,朕思之,觉得可行。如今北疆新定,青州生疫,国库虽丰,然新政初行,百废待兴,朕亦需时间整饬内部,消化战果。那张角,经王朔之事及朝廷多方打压,想必也是惊弓之鸟,内部不稳。此时,确需一个‘缓兵之计’。”
贾诩微微躬身,语气平淡无波,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陛下圣断。张角此人,志大才疏,虽有些许蛊惑之能,却无真正帝王胸襟。其势大时,或可一鼓作气;其势挫时,必生犹豫彷徨。朝廷此时若摆出招安姿态,许以高官厚禄,其心必乱。”
他稍稍抬起眼皮,那深渊般的目光与刘宏对视:“此举,一可试探其真实态度与内部状况。若其断然拒绝,甚至斩杀使者,则说明其反意坚决,内部掌控力尚强,我等需加紧备战。若其犹豫,或提出非分要求,则说明其内部已有分歧,或可为我所乘。二则,无论其态度如何,这招安往来,谈判扯皮,至少可为我方争取一到两月的时间。有此时间,青州疫情可进一步控制,北军可得休整,新政可更深渗透,而太平道内部,在‘招安’诱惑与‘背叛’猜疑之下,只会更加混乱。”
“虚与委蛇,拖延时日…”刘宏眼中精光闪动,“此计甚毒,亦甚妙。只是,这使者人选,关系重大。需机敏善辩,能察言观色,更需…有胆有识,不惧生死。”他目光扫过荀彧和贾诩,“二卿以为,何人可往?”
荀彧沉吟道:“此事凶险,张角性情难测,使者确有性命之忧。需一智勇双全,且对陛下绝对忠诚之人。”
贾诩却淡淡道:“陛下,诩以为,使者不必过于聪慧机变,反而需一沉稳持重,甚至略显‘迂腐’之人。”
“哦?”刘宏挑眉。
贾诩解释道:“聪慧机变之徒,易引起张角疑心,以为朝廷欲行欺诈。而一沉稳乃至略显迂腐之臣,所言所行,皆合乎法度礼制,反更能取信于张角,让其觉得朝廷招安,确有‘诚意’。况且,此类臣子,往往将名节看得比性命更重,即便事有不谐,亦不会堕了朝廷颜面。”
刘宏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贾诩的深意,这不仅是选使者,更是在为这场“戏”设定一个可信的角色。他看向荀彧:“文若,朝中可有此等人物?”
荀彧思索片刻,眼中一亮:“有一人,或可胜任。议郎,种劭。”
“种劭…”刘宏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乃是名臣种暠之后,家学渊源,为人方正,甚至有些古板,在朝中以敢于直谏、恪守礼法着称,算是个清流人物。“好,便是他了。”
计议已定,刘宏当即口述,由荀彧执笔,草拟了一份招安诏书。诏书中,并未严厉指责张角,反而称其“聚众讲道,本为善举”,只是“误入歧途,受奸人裹挟”,如今朝廷“念及生灵涂炭,特开天恩”,只要张角“幡然醒悟,束身来归”,便可赦免其罪,并册封为“镇国真人”,授予光禄大夫散职,其弟张宝、张梁亦可为校尉,其麾下骨干,亦可量才录用。
这份诏书,条件开得可谓“优厚”,将一个叛乱头子洗白为“误入歧途”,并给予高官厚禄,足以显示“诚意”。
翌日朝会,刘宏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招安之议。果然,以种劭为代表的一部分清流官员大为赞同,认为此乃“仁德之举,可免刀兵,活万民”。而如卢植等深知张角野心的将领则面露忧色,但在刘宏的坚持和荀彧、贾诩(未公开表态)的暗中推动下,诏书最终还是得以通过。
种劭被任命为正使,带着诏书和象征性的赏赐,在一队仪仗的护卫下,离开洛阳,前往危机四伏的钜鹿。朝堂之上,似乎弥漫起一股期待“和平”解决的气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