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正刻,冬日的阳光带着几分慵懒,勉强穿透南宫承露殿高窗上蒙着的蝉翼纱,在光滑如镜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斑。然而,殿内此刻弥漫的气息,却与这暖阳的惬意格格不入,一种沉甸甸的、关乎帝国未来命运的重量,压在每个与会者的心头。这里,已不再是昔日尚书台官员伏案疾书的嘈杂公廨,而是新近由天子刘宏下旨,将紧邻清凉殿的一处偏殿改造而成的“政事堂”。匾额是皇帝御笔亲题,三个鎏金大字,笔力遒劲,隐带风雷之势。
殿内陈设简朴而庄重,不见奢靡装饰,唯有北墙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大汉疆域总图》,山川河流、州郡城邑,乃至新近平定和仍有骚动的区域,皆以不同颜色朱笔标注,清晰无比。地图下方,并非传统的帝王御座,而是一张巨大的紫檀木长案,案上摆放着并非奏章,而是沙盘、算筹、以及一叠叠由蔡侯纸装订成册的文件。刘宏,身着玄色常服,未戴冕旒,坐在长案一端,目光如炬,扫视着分坐两侧的寥寥数人。
在座的,无一不是如今帝国真正的核心栋梁。左手边,依次是刚晋位大将军、却在此处毫无骄矜之色的皇甫嵩;德高望重、面容肃穆的太尉卢植;以及年岁最轻,却已凭其卓绝内政才能被破格擢升为尚书令,总领政事堂日常事务的荀彧。右手边,则是因均输平准之功晋升大司农丞,实际执掌帝国钱袋子的糜竺;以及身份特殊,以将作大匠之职参与机要,代表着技术与工程力量的陈墨。
没有冗员,没有虚礼,更没有侍立的宦官。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影响千万人生活的国策。
“诸卿,”刘宏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打破了殿内的沉寂,“黄巾之乱,大局已定。皇甫将军与前线将士,已用刀剑为帝国扫清了眼前的烽烟。然而,仗打完了,更难的仗,才刚刚开始。” 他的手指,轻轻点在面前巨图上那被朱笔圈出的、饱经战火的冀州、青州、豫州部分地区,“数十万流民亟待安置,千里沃野荒芜待耕,被战火摧毁的城垣村舍需要重建,地方吏治需要整顿,人心需要安抚…更重要的是,滋生叛乱的土壤,必须被彻底铲除!”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众人:“今日召诸卿至此,非为庆功,乃为定策。我们要议的,是如何收拾这战后山河,如何让我大汉,真正从这场疮痍中站起来,乃至…超越以往!此策,关乎国运,朕称之为——‘收官之策’!”
“臣,谨奏。”荀彧应声而起,他手中捧着一份厚厚的、以蔡侯纸书写的文书,封面上正是《安民复兴十策》。他年轻的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睿智,眼神清澈而坚定。“此十策,乃臣与卢太尉、糜丞及各部有司,根据陛下既定方略,结合前线反馈与地方实情,历时半月,反复推演所成。旨在标本兼治,使百姓安居,社稷长安。”
他走到巨图之前,声音清晰而富有条理,开始阐述:“第一策,曰‘急赈安流’。冀、青、豫等战乱州郡,即刻开仓放粮,设立粥棚,由朝廷直派干员,联合地方尚有信誉之官吏,确保粮米直达饥民之口,杜绝克扣。同时,以陛下此前推行之‘以工代赈’法,组织流民参与官道修缮、水利兴复,使其以劳力换生存,而非坐等救济,滋生惰性。”
皇甫嵩微微颔首:“此策甚善。乱后易生疫,饱暖则思安。迅速安定流民,可防二次生变。”
荀彧继续道:“第二策,曰‘假田归耕’。将抄没之逆产、无主荒地,以及部分官田,严格依据‘假民公田’之制,优先分予流民及原田地被毁之自耕农。官给种子、贷予耕牛,前三年田租降至十一之税,使其能休养生息。”
糜竺此时插话,带着商人的务实:“荀令,此策耗资巨大。种子、耕牛,乃至前期口粮,皆需朝廷垫付。且田租骤降,短期国库收入必受影响。需有详尽预算及后续财源补充。”
“糜丞所虑极是。”荀彧显然早有准备,“此正涉及第三策,‘税赋优化’。在减免战乱地区田租之间时,需强化商税、市税之征收,尤其对盐铁专营、均输平准之利润,进行更精确核算与调度。同时,鼓励工商业复苏,扩大税基。短期阵痛,为换长久安稳。”
刘宏手指敲了敲桌面:“可。糜竺,你与大司农,需在旬日内,拿出一个详细的、能支撑此策的财政方案。”
“臣,领旨。”糜竺肃然应道。
荀彧深吸一口气,知道接下来要触及的,才是真正的深水区。他声音依旧平稳,但内容却让在座除刘宏外的所有人,心神都为之一震。
“第四策,曰‘度田清亩’。”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此策,旨在彻底厘清天下田亩、人口之实数!令各州郡县,重新丈量辖区所有田土,无论官田、民田、豪强之田,皆需登记在册,明确归属、等级、面积。同时,严格核查户口,将因战乱、隐匿而脱离版籍之人口,重新编入户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