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精心准备的说辞:
“正因深知其难,朕与工部、乃至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并未固步自封,而是一直在寻求革新工程技法,以期用更少的人力、更低的耗费,成此伟业。落星谷线路之发现,便是明证。而近日,工部格物院已有初步进展,正在试验数种新型的掘进与固土之法,若然成功,或可更进一步,大幅降低对民力的依赖与消耗。”
他没有提及“蛊术”二字,而是用了“革新工程技法”、“新型掘进固土之法”这样模糊但更具技术性的说法。这既是为未来的“蛊工”成果出现做铺垫,也避免了当下就引发“妖术祸国”的激烈争论。
“因此,”萧承烨最终定调,“运河工程,筹备工作继续!落星谷段先行详细勘探与局部试验。征发民夫之事,暂不启动,待工部新技法试验有成,再根据实效,重新评估人力需求与预算方案。在此期间,朕希望众卿能群策群力,而非一味阻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亦在利民之基建。望诸君能体察朕心,共克时艰!”
皇帝没有强行推动全面开工,而是采取了更为稳健的“继续筹备、先行试验、等待技术突破”的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反对派,毕竟皇帝表现出了对民力的重视和谨慎的态度。同时,他又坚定不移地维护了运河工程的必要性,并为未来的推进留下了空间和借口。
“陛下圣明!”支持工程的官员,尤其是李翰、耿忠等人,立刻躬身领命。他们虽然不知道皇帝所说的“新技法”具体为何,但相信皇帝必有深意。
反对派的官员,如周正清、王明远等,虽然心有不甘,但皇帝已经做出了让步(暂不征发民夫),并给出了看似合理的解释(寻求新技术减少消耗),他们若再强行反对,便有忤逆圣意之嫌。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最终也只能无奈地躬身:“臣等……遵旨。”
一场激烈的朝议风波,暂时以萧承烨稳健而富有深意的决策告一段落。但萧承烨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保守派的疑虑并未消除,他们只是在等待,等待皇帝所谓的“新技法”是否真能创造奇迹,或者……等待其失败,以便更有力地谏言停止工程。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怀着复杂的心情,鱼贯退出大殿。
萧承烨回到御书房,屏退左右,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层叠的宫檐,深深吸了一口气。朝堂上的压力,比他预想的还要大。周正清那句“重蹈前朝覆辙”如同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头。他绝不能让自己和天昱王朝走上那条路。
“新技法……”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蛊工……你们必须要成功啊。”
他对落星谷试验场的进展,寄予了前所未有的厚望。
接下来的数月,朝堂表面关于运河的争论暂时平息,但暗地里的关注却从未停止。萧承烨一方面以更强硬的手段处理北境狄戎的挑衅,数次调兵遣将,成功遏制了狄狼的南下势头,用军功和边境的稳定,来侧面证明加强国防运输能力的必要性,分散朝臣对运河工程的过度聚焦。另一方面,他更加隐秘且加大力度地支持“蛊工”计划。
落星谷试验场的消息,开始通过绝密渠道,源源不断地传入紫宸殿。
“石蠹”在经过数代针对性培育和筛选后,对特定砂岩的软化效率提升了近一倍,虽然对花岗岩依旧效果不显,但已能在模拟的松软岩层河道中,开辟出清晰的啮噬痕迹,后续民夫只需用工具稍加清理即可。
“缠丝藤蛊”则遇到了瓶颈,其丝线的怕水性难以克服。但沈昭与工匠们另辟蹊径,发现将这种丝线与糯米浆、特定矿物粉末混合,制成“生物灰浆”,用于砌石勾缝,其凝固后的强度和韧性,远超传统材料,且在小型模拟水闸的实验中表现优异。
同时,第二批、第三批深入南疆的影卫,也带回了新的收获。一种被称为“地听蚯”的蛊虫被找到,这种蛊虫对地下水的流动极其敏感,将其置于特定区域,观察其钻行方向和活跃度,可以辅助判断地下河的位置和流量,极大地减少了勘探盲区和风险。还有一种名为“清淤螺”的小型蛊虫,嗜食河道淤泥中的腐殖质,能在不破坏堤岸的前提下,缓慢清理淤积,若大规模培育,或可用于运河日后漫长的维护期。
每一个微小的进展,都让萧承烨心中那“以蛊治水”的蓝图变得更加清晰,也让他面对朝堂压力的底气更足了一些。他深知,这些零碎的成果,还不足以彻底扭转乾坤,但它们正在一点点地积累,量变终将引发质变。
然而,就在“蛊工”计划稳步推进,萧承烨以为能争取到更多时间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再次将运河工程推到了风口浪尖。
南方漕运枢纽之一的江州,连日暴雨,引发山洪,一段年久失修的官道漕渠发生严重溃堤,淹没良田千顷,灾民数万。虽然朝廷迅速拨付钱粮赈济,但此事再次凸显了南方水运系统的脆弱,以及维持其畅通所需要投入的巨大成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请大家收藏:(m.zjsw.org)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