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甸对神说:“如果你真的要按你的应许,借我的手拯救以色列,那么请看:我要把一团羊毛铺在打谷场上。如果只有羊毛上有露水,而整个地面是干的,我就确知你会照你所说的,借我的手拯救以色列。”
第二天清早,基甸起来一看,果然如此。他挤压那团羊毛,竟然挤出一大碗露水。
基甸又对神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请容我再求一件事。让我再用羊毛试一次:这次只让羊毛是干的,而整个地面都布满露水。”
那天晚上,神真的这样做了。只有羊毛是干的,整个地面都被露水覆盖了。
总结与启示
基甸的故事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1. 罪的代价与神的管教: 以色列人再次背离神,招致米甸人长达七年的残酷压迫。神允许苦难临到,目的是让祂的子民认识自己的罪,并回转寻求祂。
2. 神的怜悯与应许: 即使百姓不忠,神听见他们的呼求,就立刻回应,差派先知指明问题根源(敬拜偶像),并预备救恩——显出神持守祂的约和对子民的怜悯。
3. 神拣选人超越外表: 神拣选了最微小支派中最不起眼的基甸,称他为“大能的勇士”。这启示神拣选的标准不是基于人的能力、地位或自我感觉(基甸自认卑微且充满疑问),而是基于祂的恩典、主权与将要赐下的能力(“有我与你同在”)。神能看到人里面被祂塑造后的潜力。
4. 呼召需要确据与敬拜: 基甸最初无法理解神的同在(问“主若与我们同在……”),并两次索要证据(羊毛试验)。神以极大的耐心回应他的软弱和寻求,向他保证(显现天使、行神迹、应许同在),并让他经历与神和解的平安(耶和华沙龙的祭坛)。神体恤寻求祂之人的谨慎,但最终目的是建立人对祂话语的确信。
5. 事奉始于破除偶像: 神吩咐基甸做的第一件具体事,不是直接对抗米甸人,而是拆毁家族中的偶像巴力祭坛和亚舍拉柱。这显明真正的属灵争战,必须先对付我们生命中和环境中的“偶像”(任何取代神位置的事物),建立对独一真神的敬拜。只有清除障碍,才能为神所用。
6. 需要神的灵充满与带动: 当基甸拆毁偶像坛、顺服神之后,上主的灵降在他身上,他才被赋予领导能力,号招众人,开始了争战。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圣灵。
7. 信心成长的历程: 基甸从一个躲在榨酒池打麦的胆怯青年,到一个夜间拆坛的顺服者,再到被圣灵充满的领袖,他的信心是在顺服一个个看似微小或不合理的命令(拆祭坛、羊毛试验等),并经历神恩典的过程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神通常不会要求我们瞬间就有完美的信心,而是带领我们在顺服中前行。
基甸的故事鼓励我们:当我们感到软弱卑微、身处艰困环境甚至充满疑问时,不要气馁。神常常使用这样的人,只要我们愿意回转归向祂,清除生命的偶像,凭着信心(即使是像基甸这样需要印证的小信心)顺服祂的呼召(哪怕起初是小事),并依靠祂所应许的同在与大能,祂就能成就非凡的事工。
喜欢圣经21世纪GQ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圣经21世纪GQ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