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府宴席上的成功,像一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沈清辞的想象。她原本以为这只是人生中一次惊险却终将过去的经历,却没想到,由此带来的变化,正悄然改变着沈家二房的命运。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铺子里的生意。就在沈清辞从陆府回来的第二天上午,铺子刚开门,就来了几位衣着体面、面生的客人。
“请问,这里就是沈记卤味铺吗?”一位管家模样的中年人客气地问道。
周氏连忙应道:“正是,这位老爷需要点什么?”
那管家笑道:“我家老爷昨日在陆府宴上,尝了贵铺做的茯苓山药糕和那碗鸡丝粥,赞不绝口!特地让我来买些回去,给老夫人尝尝。另外,听说贵铺的卤味也是一绝,也各样称一些。”
陆府宴上的客人!慕名而来!
周氏又惊又喜,手脚麻利地称重包装,激动得手都有些抖。沈厚德在一旁帮忙,脸上是掩不住的骄傲。
这仿佛是一个信号。接下来的几天,铺子里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生面孔,张口便是“听说你们家的点心陆府老夫人都喜欢”、“给我来点那个宴席上做过的卤味”。虽然大部分人买的量不大,但这份“被认可”的感觉,极大地提升了沈记的声誉和档次。连带着,老主顾们来买东西时,腰杆都挺直了几分,与有荣焉。
“老板娘,现在你们沈记可是出名了!连陆府都认可!”老张头竖着大拇指。
“那是!咱家阿辞的手艺,没得说!”周氏如今底气十足,笑容也格外灿烂。
更让沈清辞意想不到的是,陆府宴席的余波还带来了实质性的商业机会。
这天下午,醉仙楼的王掌柜亲自来了,脸上带着比以往更热情三分的笑容。
“沈姑娘,沈老板,恭喜恭喜啊!”王掌柜拱手道,“听说姑娘前几日在陆府大放异彩,连挑剔的老夫人都赞不绝口!我们少东家听了,很是高兴,说姑娘果然没让他看走眼!”
沈清辞连忙谦逊道:“王掌柜过奖了,是陆公子给机会,清辞侥幸而已。”
“姑娘不必过谦。”王掌柜摆摆手,正色道,“今日前来,是有一桩正事相商。经陆府宴席一事,姑娘的药膳手艺可谓声名远播。我们少东家的意思,是想请姑娘将‘茯苓山药糕’、‘当归鸡肝卷’这几样药膳点心,正式纳入醉仙楼的常备菜单,每日定量供应,价格嘛,自然从优。不知姑娘意下如何?”
正式纳入醉仙楼菜单!这意味着稳定的订单和更高的品牌价值!
周氏和沈厚德在一旁听得心花怒放,强忍着才没失态。
沈清辞心中也是激动,但她努力保持冷静:“承蒙陈公子和王掌柜看重,清辞自然愿意。只是药膳制作比寻常卤味更费工夫,尤其是药材选用和火候掌控,须得格外仔细,这产量……”
王掌柜笑道:“姑娘放心,量不大,每日先各供应二十份试试水。价格方面,醉仙楼绝不会让姑娘吃亏。具体的契约细则,咱们可以慢慢商定。”
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沈家小院再次被巨大的喜悦笼罩。与醉仙楼的合作深化,意味着收入将再上一个台阶,凑齐那笔沉重的聘礼,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
“他爹!你听见没?醉仙楼!正式要咱们的点心了!”周氏激动地拉着丈夫的胳膊。
“听见了!听见了!咱阿辞真是出息了!”沈厚德憨厚的脸上满是红光。
然而,名声和机遇带来的并不全是喜悦。沈清辞在最初的兴奋过后,很快感受到了压力。药膳的制作要求更高,她必须投入更多精力研究配方、把控品质。同时,慕名而来的客人期望值也更高,稍有差池,便可能砸了刚刚树立起来的口碑。
她变得更加忙碌,常常在灶台前一站就是几个时辰,反复试验药材的比例和火候。周氏心疼女儿,劝她歇歇,沈清辞却摇摇头:“娘,现在正是关键时候,不能松懈。”
更大的压力,来自家庭内部。沈清辞声名鹊起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回了老宅。
这天,王氏又“路过”新房,这次脸上的表情不再是单纯的酸溜溜,而是混合着嫉妒、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
“哟,二弟妹,阿辞,现在可是不得了了!都成了陆府和醉仙楼的红人了!”王氏打量着明显宽敞整洁了不少的院落,语气复杂,“这赚的钱……怕是海了去了吧?金宝那聘礼……你们现在手指头缝里漏点,不就够了?”
这话看似随意,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周氏心中最敏感的地方。她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含糊道:“大嫂说笑了,就是混口饭吃,挣的都是辛苦钱……”
王氏撇撇嘴,意有所指:“再辛苦,也比我们种地强百倍!娘可说了,让你们得空回去一趟,商量商量聘礼的具体章程。这眼看着没几个月了,总不能一直拖着吧?”
奶奶召见!商量聘礼章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寒门小厨娘请大家收藏:(m.zjsw.org)寒门小厨娘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