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7年,前面我们说到荆轲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从燕国出发,随行的还有个副使秦舞阳,可惜这个人性格懦弱,怕事呀,在秦王面前就吓得直哆嗦,直冒冷汗。出发前在易水送别,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多么的悲壮,似乎已经预见了自己的结局。很快他们二人就到了咸阳,通过秦王的宠臣蒙嘉请求面见秦王。秦王听到这也非常高兴,于是就穿上朝服,设九宾之礼接见荆轲,这得是多么隆重的仪式。这个时候荆轲献上地图,当地图展开到最后时,匕首露了出来。荆轲抓住秦王的袖子,试图刺杀他,但是未能成功。秦王惊起,袖子被扯断了。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转圈逃跑。群臣都惊呆了,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根据秦国的法律,群臣在上殿时不得携带任何武器,左右侍从只能用手与荆轲搏斗,并喊道:“大王背剑!大王背剑!”秦王这才反应过来,于是拔出长剑,挥剑就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就倒下了,然后将匕首投向秦王,但没击中秦王,打在了铜柱上,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这时荆轲自知事情失败了,便怒骂道:“事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想活捉你,逼你签订契约来回报太子!”最后荆轲被肢解示众。秦王大怒,连夜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攻打燕国,王翦军队与燕军和代军在易水以西交战,轻而易举就拿下了燕军。
公元前226年,冬季十月份,王翦攻占蓟城,燕王和太子率领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李信紧追不舍。代王嘉写信给燕王,要求他杀死太子丹并将其首级献给秦王。太子丹这时躲藏在衍水中,燕王就派人斩杀了太子丹,试图将其首级献给秦王来消除秦王的怒火,但秦王不买账,继续进军攻打燕国,燕国这时已经名存实亡,燕太子丹的这一行为直接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即使你刺杀成功了也难以改变历史大势,秦国经过变法,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国,燕国国力弱小,已经无法阻止这种历史的洪流。燕国也成为了第三个被灭掉的国家,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又快了一步。
这一年王贲带兵攻打楚国,攻占了楚国十余座城池。秦王问将军李信:“我想攻取楚国,你认为需要多少兵力?”李信说不超过二十万人。”秦王又问王翦,王翦说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说:“王将军这是老了吧,怎么这么胆小!”于是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人攻打楚国;王翦则称病回到频阳。王翦的智慧真的让人佩服,面对年轻将领的锋芒,王翦被秦王说是老了,没有去逞那一时之勇,却甘愿回家养病,最后到秦军打了败仗才重新上任,他的这种不争不抢的处世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
公元前225年,王贲带兵攻打魏国,引黄河水灌大梁城。三月,大梁城墙崩塌,魏王假投降,被秦王杀死,魏国灭亡。魏国成为了第四个被秦灭掉的国家。这时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五百里地与你交换安陵。”安陵君回答说:“大王施以恩惠,以大换小,我非常感激。然而,这块土地是我从魏国先王那里继承的,我希望能一直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认为他有义气,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安陵君在面对强大的秦国时,没有妥协,反而用道义来为自己博的一线生机,但道义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不值一提。后来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以“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震慑住了秦王,虽然延缓了被吞并的时间,但最终也难以阻止大势,还是被吞并。小国在大国的权威下,如何自处值得去思索。
李信带兵攻打平舆,蒙恬带兵攻打寝城,都打败了楚军。李信又带兵攻打鄢郢,攻破了鄢郢后,率军西进,与蒙恬在城父会合。楚军紧随其后,三天三夜没有停歇,最终大败李信,攻入秦军两座营垒,杀死了秦军七名都尉;李信只身一人逃回咸阳。秦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大怒,亲自到频阳向王翦道歉,说到:“我没有听从将军的建议,李信果然让我秦军蒙羞。将军虽然生病了,难道忍心抛弃我吗?”王翦推辞说病重无法带兵,秦王说:“算了,将军不要再说了!”王翦说:“大王如果一定要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说:“就按将军的计划办,一定要灭掉楚国。”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人攻打楚国。秦王送他到霸上,王翦请求赐予大量良田美宅。秦王说:“将军出征了,还担心贫穷吗?”王翦说:“作为大王的将领,即使有功,最终也无法封侯,所以趁大王还信任我时,请求一些田宅作为子孙的产业。”秦王听到这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又多次派人请求更多的良田。有人说:“将军这样乞求也太过分了!”王翦说:“不然会出事,秦王多疑,现在他把全国的军队都交给我,我如果不请求田宅来表明自己只关心家族利益,反而会让秦王怀疑我。”王翦在灭楚前要良田美宅金银,这一举动向秦王证明自己并不贪恋权贵,只想给子孙留一些财物,就是为了消除君主的猜忌,不然你功劳大到已经没法赏赐的时候,就只能杀了你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zjsw.org)资治通鉴新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