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的外壳是塑料材质,因长期低温变得格外脆弱,雷诺用指甲轻轻一抠就裂开一道缝隙。打开外壳的瞬间,他的眼睛瞬间亮了 —— 里面整齐排列着 4 节圆柱形电池,每节直径约 1cm、长 5cm,表面的电量指示灯虽然熄灭,却没有明显的鼓包或漏液痕迹。他将数据板的检测探头贴近电池,屏幕上的进度条缓慢推进,几秒钟后弹出结果:【应急电池单元(型号:CR-219),4 节中 2 节剩余电量 15%,1 节剩余 8%,1 节完全失效,总计可提供 0.3kWh 电能,可用于为数据板或小型工具应急供电】。
“竟然还有能用的电池!” 雷诺忍不住在面罩内欢呼出声。这几节电池虽然电量不多,却能在微型备用电池耗尽时提供关键电力,相当于多了一层 “应急保障”。他将电池小心地放进宇航服内侧的口袋,紧贴胸口,仿佛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安全感。
此时,气闸舱内的温度已经降至 - 3℃,雷诺的手指在手套内开始微微发麻,面罩内的氧气浓度也降至 17%—— 应急氧气瓶的压力显示还剩 35%,足够支撑他完成剩余拆解。他将目光投向残骸最后剩余的部分:一块约 1cm 厚的铝合金薄板,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氧化层,边缘还粘连着几根细小的铜导线。
拆解铝合金薄板的过程相对简单,雷诺用尖嘴钳夹住边缘,轻轻一掰就与金属框架分离。数据板检测显示:【铝合金(6061 型号),纯度 88%,可用于制作小型机械零件或密封垫片】。他将薄板叠放在钛合金块旁,又用螺丝刀将粘连的铜导线逐一剥离 —— 虽然每根导线只有十几厘米长,却能用于修复电路接口处的短线问题,属于 “不起眼却关键” 的小资源。
当最后一根铜导线被放进工具袋时,气闸舱内的残骸已经被完全拆解成 “可用资源” 与 “废弃碎片” 两部分:可用资源包括 3 块钛合金块、1 块铝合金薄板、1 块含 3 个可用芯片的集成电路板、2 节有效应急电池、5 根铜导线;废弃碎片则集中堆放在舱角,后续可作为燃料或进一步提炼金属的原料。
雷诺靠在气闸舱的舱壁上,大口喘着气,面罩内的呼吸声变得格外清晰。虽然身体疲惫,左手因长时间握持工具而酸痛,却丝毫感觉不到累 —— 看着储物架上整齐摆放的资源,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从心底涌起,比第一次成功修复 APU 时更强烈,比 “神之一砸” 击退巡逻艇时更踏实。这是他亲手创造的价值,是用汗水和专注换来的 “生存资本”,每一块金属、每一个芯片,都像为 “老兵” 号的重生注入了一滴血液。
他打开数据板,调出 “资源清单” 界面,将本次拆解的收获逐一录入:
1. 钛合金块(TC4 型号):3 块,总重 108kg,完好率 85%,用途:舰体加固、零件制作;
2. 铝合金薄板(6061 型号):1 块,重 12kg,完好率 88%,用途:机械零件、密封垫片;
3. 集成电路板(联邦 215 型):1 块,含 3 个 MC-218 芯片,用途:修复左舷 2 号传感器;
4. 应急电池(CR-219 型号):2 节,剩余电量 15%/8%,用途:小型设备应急供电;
5. 铜导线:5 根,单根长 15-20cm,用途:电路接口修复。
每录入一项,数据板上的 “资源可用度” 百分比就跳动一次,从之前的 “12%” 逐渐提升至 “28%”。雷诺看着这个数字,嘴角忍不住向上扬起 —— 虽然距离完全修复 “老兵” 号还有很远的路,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些资源就像一块块拼图,正在慢慢拼凑出 “老兵” 号重生的蓝图。
“系统,记录本次拆解数据,将可用资源分类存放至储物舱对应区域,废弃碎片暂存气闸舱,后续统一处理。” 雷诺对着麦克风说道,同时开始收拾工具。他将拆解工具逐一放回工具袋,又仔细检查了气闸舱内是否有遗漏的小零件 —— 哪怕是一颗生锈的螺丝,也可能在未来的维修中派上用场。
当他推着装有资源的临时储物架走出气闸舱时,舰桥的照明灯正柔和地亮着,微型备用电池的指示灯显示电量 1.76%(拆解过程消耗 0.02%),距离下一次打捞目标(钛合金装甲板)的准备时间还有 1 小时。雷诺将资源逐一搬进储物舱,按照数据板的分类标记摆放整齐:钛合金块放在金属材料区,集成电路板和电池放进电子元件盒,铜导线则缠绕在专用的线轴上。
做完这一切,他靠在储物舱的舱壁上,摘下宇航服的头盔,深深吸了一口舰内的空气。虽然带着淡淡的金属味,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之前对 “未知星域” 的恐惧、对 “老兵” 号命运的担忧,此刻都被拆解收获的满足感取代。他知道,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打捞任务 —— 那块直径 1.8 米的钛合金装甲板,若能成功拆解,将能彻底修复 “老兵” 号右舷的破损装甲,大幅提升舰体结构完整性。
雷诺走到观测窗前,看向铁渣碎片场的方向 —— 远处的绿色恒星依旧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无数碎片在太空中缓慢漂移,像一片等待被发掘的宝藏。他的目光落在数据板上 “下一个目标:钛合金装甲板” 的标记上,心里充满了新的期待。第一次拆解的成功,不仅让他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资源,更让他掌握了太空拆解的技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老兵,再等等,我们很快就能让你变得更强。” 雷诺轻声说道,手掌轻轻贴在冰冷的舱壁上,仿佛在与 “老兵” 号分享这份收获的喜悦。舰体的轻微震动传来,像是在回应他的期待。在这片未知的星域里,每一次拆解、每一份收获,都在为他们的未来铺路,都在让 “活下去” 的希望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坚定。
接下来的 1 小时,雷诺没有休息。他快速检查了下一次打捞所需的工具,更换了应急氧气瓶,又对牵引光束发生器进行了简单维护 —— 确保喷嘴清洁、线路连接稳定。他知道,下一次打捞的钛合金装甲板体积更大、质量更重,操作难度也会更高,必须做好万全准备。而此刻,储物舱内整齐摆放的资源,就是他面对挑战的最大底气。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