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欢迎晚宴的全程预演顺利结束。各个环节衔接流畅,服务井然有序,所有菜品,包括林小风的【四季和鸣汤】,都在模拟的真实出餐环境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组委会和郑老等负责人对此表示满意。
预演结束后,大部分工作人员开始进行收尾工作。后厨区域渐渐安静下来,但林小风团队所在的工作间,却灯火通明。
晚上九点半,在工作间外的小会客室,一场特殊的“品鉴会”即将开始。
林小风换上了一身崭新的洁白厨师服,身姿挺拔地站在操作台后,神情平静。李默和小刘则站在一旁,既紧张又带着一丝期待。
陈先生陪同着一位外国老者走了进来。
这位老者大约五十多岁年纪,身材高大,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留着精心修剪的灰白色短须。他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蓝色西装,没有打领带,而是系着一个黑色的领结,显得既正式又不失时尚感。他的眼神锐利如鹰,带着一种长期身处高位和追求极致所形成的傲慢与审视感。
正是法国米其林三星餐厅“香榭丽舍18号”的行政主厨——安东尼·杜兰德。
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位年轻的、助理模样的华人,负责翻译。
杜兰德的目光首先扫过整个工作间。干净、整洁、设备先进,符合高级厨房的标准。但他的眼神中依旧带着一丝不以为然的挑剔,尤其是在看到林小风那过分年轻的脸庞时,那挑剔之色更浓了几分。
“杜兰德主厨,这位就是【四季和鸣汤】的设计者和主厨,林小风师傅。”陈先生用英语介绍道。
杜兰德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并没有伸出手。他用带着浓重法语口音的英语,开门见山地说道:“林师傅,很年轻。我听说,你的餐厅,很有趣,在一个……小巷子里?”(Chef Lin, very young. I heard your restaurant is... interesting, in a small alley?)
话语中的轻视,毫不掩饰。
年轻的助理翻译过来,李默和小刘脸上顿时浮现怒色。
林小风却仿佛没有听出其中的意味,只是平静地用英语回答(他前世的语言功底此刻派上了用场):“是的,杜兰德主厨。美食的源头,往往在最贴近生活的地方。”(Yes, Chef Du兰德. The source of great food is often closest to life.)
杜兰德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意外林小风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回答得如此……有哲理?但这并未改变他的看法。
“希望如此。”杜兰德不置可否,目光转向操作台,“那么,让我们看看,你这道承载了‘生活源头’的汤吧。”(We shall see.)
林小风没有再多言。他转身,开始了操作。
他没有重新熬制汤底,而是使用了按照标准流程预先准备好的、处于最佳状态的高汤。这样更能体现宴会真实出品的水平。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和精准度。预热汤盅,放入预处理的食材(竹荪、山药泥、百合莲子、羊腩肉),注入滚沸的高汤,保温……每一个步骤都清晰、稳定、高效,完全符合大型宴会的操作规范,甚至带着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
杜兰德抱着手臂,冷眼旁观。作为顶尖的米其林三星主厨,他自然能看出林小风动作中的专业和娴熟。这让他眼中的挑剔稍微收敛了一点点,但依旧保持着高度的怀疑。技巧好,不代表理念和味道就好。
最后,是关键步骤。
林小风用夹子将冰镇沥干的嫩豆苗迅速放入汤盅。
然后,他拿起装有翠绿芦笋泥的裱花袋。
看到裱花袋,杜兰德嘴角几不可察地撇了一下。在他看来,这种过于“艺术化”的装饰,往往是味道不足的餐厅用来掩盖缺陷的手段。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他微微睁大了眼睛。
林小风手腕悬空,稳定如磐石。裱花嘴轻轻接触汤盅内壁,然后,以一种极其流畅、精准的力道和速度,开始移动。
不是胡乱涂抹,也不是简单的线条。
他在那清澈的汤面上,在那洁白的竹荪和粉糯的山药泥之间,勾勒出了几笔灵动的、充满生命力的绿色线条!
那线条纤细而富有弹性,如同初春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又如同微风拂过的柳丝,寥寥数笔,却极具神韵,瞬间为整盅汤注入了一股盎然的生机与诗意!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装饰,这是绘画!是将在餐盘上作画的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杜兰德脸上的傲慢和轻视,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松动,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惊讶。他见过无数精致的摆盘,但这种将东方写意画风格融入汤品呈现的方式,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需要何等的腕力、控制力和艺术修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味界传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味界传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