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守武初步达成共识后,周陌立刻请工作人员拿来纸笔,并邀请严东生院长再次来到会客室。
王守武接过纸笔,扶了扶眼镜,伏案疾书,将他心目中构建光刻机研发团队的核心人选一一列出。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国内相关领域的一块基石。
严东生很快便回来了,脸上带着询问的神色:“周先生,守武同志,谈得怎么样了?”
周陌脸上露出笑容,迎上前说道:“严院长,好消息!
王厂长经过慎重考虑,已经同意出任新公司的总负责人,为我们牵头这项光刻机攻关计划!”
“太好了!”
严东生脸上瞬间绽放出欣喜的笑容,用力拍了拍王守武的肩膀,“守武啊,有你出马,这事就成功了一半!
周先生,恭喜您,找到了最合适的掌舵人!”
“同喜同喜,这也是科学院和国家的喜事。”
周陌谦和地回应,随即拿起王守武刚刚写好的名单,递给严东生,“严院长,接下来还要麻烦您。
我们希望能尽快推动此事。
首先,需要请您帮忙协调,明天能否安排与清华大学以及中科院半导体所的相关领导,正式商议新公司成立的具体事宜?”
严东生接过名单,扫了一眼上面那些熟悉的名字,毫不犹豫地点头:“没问题!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亲自去联系安排,确保他们明天准时到场!”
周陌接着指向名单:“还有这几位王总推荐的核心技术专家,也希望能借助科学院的影响力,尽快发出邀请,争取他们加入我们的团队。”
严东生仔细看着名单,沈钊、徐端颐、侯洵、黄令仪……他越看越是心惊,同时也更加振奋,王守武这几乎是把国内光刻机和关联领域最顶尖的力量都网罗进来了!
“周先生,守武,你们放心!这份名单上的人,很多我都熟悉,有些甚至就是我们科学院系统的。
我立刻安排人以科学院和筹备组的名义联合发出正式邀请,相信以这个项目的意义和各位的号召力,他们一定会认真考虑!”
事情敲定,气氛更加融洽。
严东生和王守武亲自将周陌送出中科院办公楼,国安人员和陈志远早已将车开到门口等候。
“周先生,您慢走,明天见!”严东生与周陌握手道别。
“周先生,我会尽快梳理更多细节。”王守武也郑重说道。
“辛苦二位,明天我们再详谈。”周陌点头,转身上车。
看着车子驶远,严东生和王守武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激动与紧迫。
“走,守武,我们立刻回去,把院里和半导体所相关的人都叫上,得先统一思想,把我们的底牌和诉求理清楚,明天才好谈!”严东生拉着王守武,雷厉风行地往回走。
新的一天,在中科院一间宽敞的会议室里,关于光刻机公司成立的第一次正式多方会谈如期举行。
与会者除了周陌、王守武、严东生外,还包括清华大学的代表高景德、梁尤能,以及中科院半导体所的代表王守觉。
周光召也在中途赶来参与协调。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茶水换了一轮又一轮,讨论异常热烈。
周陌作为资方和倡议者,首先清晰地阐述了构想:“各位前辈,专家,我的想法很明确。
成立这家公司,目标就是集中力量,攻克光刻机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服务国家战略。
为此,我初步计划投入一千万美元现金,用于前期关键的设备采购、团队组建和研发运营。”
他话音刚落,就引来了几声压抑的惊叹。
一千万美元,在1984年,对于任何一个科研单位来说,都是天文数字。
高景德代表清华大学发言,语气谨慎而务实:“周先生的爱国热情和远见卓识,我们十分钦佩。
清华大学在微电子、精密仪器领域有一定积累,9003基地也有一定的生产条件。
我们愿意投入相关的技术成果、实验室资源以及人才支持。
不知周先生对合作方式,特别是股权结构,有何设想?”
王守觉也代表半导体所表达了类似的态度,强调了半导体所在技术积累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关切未来研究成果的归属和应用问题。
周陌早已胸有成竹,他看了一眼旁边的王守武和严东生,从容说道:“高先生,王所长,关于合作方式,我有个初步方案,请大家斟酌。”
他条理清晰地说道:“公司总投资额设定为一千两百万美元。
其中,我代表资方投入一千万美元现金,占股70%。
这确保了公司在重大决策上的效率和投入力度。”
“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半导体所,无需投入现金,而是以你们拥有的光刻相关基础研究成果、核心技术方案、实验室场地使用权、精密仪器共享权等无形资产和资源入股,经协商,这部分作价两百万美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纽约1981:内外八门请大家收藏:(m.zjsw.org)纽约1981:内外八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