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没有给各时空太多猜测的时间,冰冷的电子音很快宣布了第九题的答案:
【第九题答案:英吉利、法兰西。】
这个结果,对于康熙和乾隆时空的统治核心圈层而言,几乎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康熙时空,千叟宴的宫殿内,康熙帝玄烨微微颔首,脸上是了然与沉重交织的表情。他下方的皇子大臣们,如胤禛、胤禩、张廷玉等人,也都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色。他们凭借对海外情势的有限了解和对提示的精准分析,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乾隆时空,太上皇弘历冷哼一声,带着一种早已看透的了然。和珅连忙奉承:“太上皇圣明,洞察万里,早已看穿英佛二夷之狼子野心!”刘墉、纪晓岚等人虽不语,但心中也默认了这个答案。身处帝国权力中枢,他们至少对这两个屡次出现在奏报和使团记录中的西洋强国名号,是熟悉的。
更令人稍感安慰的是,在这两个时空,不仅仅是京师的皇帝与重臣选对了。那些散布在各地的督抚、将军,乃至有资格接触相关邸报和书籍的宗室、三品以上官员,大部分人也依据有限的知识和逻辑,将票投给了“英吉利”与“法兰西”。
在江宁织造府,在广州将军衙门,在成都的满城……许多官员看着天幕上的答案,心中暗道:“果然是泰西这两强!”这表明在康熙、乾隆时代,大清上层精英对于外部世界的主要威胁,尚保持着基本的、正确的认知。闭关锁国政策虽已施行,但信息的闸门尚未完全焊死,精英阶层对“谁是主要对手”这一点,心里还是有数的。
然而,当天幕显示出各时空答题统计结果时,康熙和乾隆脸上的那一丝“果然如此”的镇定,瞬间凝固了。
图表清晰显示,道光时空的正确率,低得令人发指!除了道光皇帝本人、林则徐、曾国藩等少数密切关注时局、主张睁眼看世界的高级官员外,竟有超过八成的人选错了答案!更刺眼的是,统计细项表明,其中相当一部分错误选项,竟来自于在两广、两江地区任职的官员!
“混账!”康熙时空,玄烨猛地一拍御座扶手,胸口剧烈起伏。他闭关,是防汉防洋,巩固统治,可他万万没想到,百余年后,自己的后代臣子,尤其是那些身处沿海、理应最了解夷情的广州官员,竟会昏聩至此!连最主要的敌人是谁都搞不清楚?!
乾隆时空,弘历也是倒吸一口冷气,脸色铁青。他自诩十全武功,虽也闭关自守,但马戛尔尼使团的到来让他对英国的威胁有过直观感受。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到了孙子辈,大清的官员反而退步到了如此地步?身处抗英前沿的广州官员,居然不识英吉利?
这一刻,康熙和乾隆,隔着时空,感受到了一种比战败赔款更深层次的恐惧。
敌人船坚炮利,尚可说是“技不如人”;赔款割地,虽为国耻,但若能保住江山社稷,总有卧薪尝胆的机会。然而,自己倚为统治根基的官僚体系,尤其是身处关键岗位的官员,竟然在认知层面上出现了如此巨大的、致命的偏差!
这意味着,整个国家机器在应对外部威胁时,可能从信息收集、分析到决策执行,都出现了系统性的失灵。底层的情报无法有效上传,中枢的指令无法被正确理解,甚至执行者本身就生活在信息的茧房里,用臆想和过时的观念去应对真实的、强大的敌人。
“若自己人皆成了聋子、瞎子,甚至信了夷人那套说辞……”康熙不敢再想下去,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这比明刀明枪的敌人,更要命千百倍!
乾隆亦是同样想法,他看向和珅等人的目光中,第一次带上了一种超越权术的、对未来的深切忧虑。他意识到,闭关锁国或许在短期内维护了稳定,但长久来看,可能正在缓慢地扼杀这个帝国感知真实世界的能力,最终培养出一批无法应对变局的糊涂官。
天幕之下,两个“盛世”的皇帝,因后世子孙时空那惨不忍睹的答题结果,同时惊醒,感到了统治根基深处传来的、细微却清晰的碎裂声。而这一切,对于正身处风暴眼、焦头烂额的道光皇帝来说,仅仅是无数坏消息中,又一个沉重而无情的打击。
道光时空,养心殿内。
旻宁(道光皇帝)死死盯着天幕上那刺眼的答题统计结果,一股比得知英法联军将来犯京时更深的寒意,从心底蔓延开来,瞬间冻透四肢百骸。
“广州……广州的官员,竟有大半没选英吉利、法兰西?!”他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一直以为,大清的问题在于“器不如人”,在于“奸民吸食鸦片损耗国力”,在于“夷人贪得无厌”。只要派林则徐这样的干吏前去,雷厉风行,禁绝烟毒,再整顿海防,即便不能立刻与夷人争锋,至少也能守住疆土,维持体面。
可眼前这天幕揭示的现实,像一盆冰水,将他最后一点侥幸浇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