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再次陷入死寂。反对的声音被硬生生压了回去。恐惧和观望取代了最初的抵触。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次,年轻的官家是铁了心要动真格的了!
赵小川看着殿下噤若寒蝉的群臣,知道震慑的效果已经达到。他缓缓坐回御座,语气稍缓:“当然,推行新法,亦需榜样。朕已着吏部,擢升工部水部郎中沈括为工部侍郎,主管河工水利及营造诸事。沈卿耿直务实,精于营造历算,在寿王威逼利诱下能持身守正,其‘绩效’与‘潜力’,众目昭彰!望诸位爱卿,以沈卿为楷模,精研本职,勤勉任事,以实绩博功名,以贡献定尊荣!”
被点名的沈括出列,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眼神明亮而坚定,带着一股书卷气和实干家的混合气质。他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臣沈括,谢陛下隆恩!定当恪尽职守,以实绩报效朝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沈括的擢升,如同在死水中投入一颗石子,让一些真正有抱负、有能力却苦于无门的官员眼中燃起了希望。
赵小川满意地点点头,将《纲要》递给侍立一旁的梁怀吉:“颁布下去!即日生效!退朝!”
---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汴京城最负盛名的州桥夜市,迎来了它一天中最喧嚣、最富生机的时刻。
宽阔的州桥横跨汴河,桥上人流如织,摩肩接踵。桥两岸,鳞次栉比的店铺和摊位早已支起,悬挂着各色灯笼幡旗,将夜空映照得亮如白昼。食物的香气、香料的气息、脂粉的芬芳、商贩的吆喝、行人的谈笑、丝竹管弦的悠扬、杂耍艺人的喝彩…种种声浪气息交织混杂,汇成一股汹涌澎湃、充满烟火气的洪流,冲击着每一个踏入其中的人。
“旋炙猪皮肉!香脆流油!十文一串!”
“滴酥水晶脍!清凉爽口!消暑解腻!”
“香糖果子!蜜饯雕花!甜掉牙喽!”
“客官里边请——新到的羊羔酒,烫得正热乎!”
就在这喧嚣的市井画卷中,一对穿着半旧细棉布衣裳的“夫妇”正随着人流缓缓移动。男子(赵小川)身材颀长,面容清俊,手里拿着一串刚买的旋炙猪皮肉,吃得满嘴油光,目光却像探照灯一样好奇地扫视着周围的摊位和人群。女子(孟云卿)荆钗布裙,素面朝天,安静地跟在丈夫身侧,手里捧着一包还温热的香糖果子,清冷的眸子在灯火下显得格外明亮。
这正是微服私访的帝后二人。
“啧啧,看看这客流量!这消费活力!”赵小川咽下最后一口肉,用袖子胡乱擦了擦嘴,压低声音对孟云卿感叹,眼中闪烁着“市场分析师”的光芒,“这才是真正的经济晴雨表!比户部那些干巴巴的报表生动多了!皇后你看那卖饮子的摊子,排队都排到桥中间了!这‘用户体验’得多好?”
孟云卿看着他油乎乎的袖子,几不可察地蹙了下眉,从袖中取出一方素净的帕子递过去,声音清泠:“陛下…夫君,擦擦。户部报表,亦有其价值。然欲知民情,确需深入市井,体察入微。”她目光扫过那些排队的百姓和忙碌的摊贩,补充道,“譬如这饮子摊,用料实在,价格公道,盛器洁净,伙计手脚麻利,笑容可掬…此等细节,报表上如何体现?”
赵小川接过帕子,胡乱擦了擦,嘿嘿一笑:“皇后高见!这就是‘用户满意度’的直观体现!咱们今天这趟‘用户调研’,值!”他目光落在旁边一个生意相对冷清、卖些竹木器皿的摊位上,摊主是个愁眉苦脸的老丈。赵小川眼珠一转,拉着孟云卿走了过去。
“老丈,生意可好?”赵小川拿起一个编织精巧的竹篮,随口问道。
老丈叹了口气:“唉,勉强糊口罢了。比不得那些卖吃食的。”
“哦?为何?”赵小川故作不解,“我看您这篮子编得挺精巧啊。”
老丈苦笑:“客官有所不知。如今这生意难做啊!官府的‘行钱’(行会费)月月涨,‘免行钱’(免除行役的钱)更是没个准数!隔三差五还有管事的下来巡查,稍有不合意,轻则罚钱,重则没收货物!老汉我这点小本生意,哪里经得起折腾?”他压低了声音,带着怨气,“听说朝廷还要搞什么‘绩效’?当官的自己考不明白,还要来折腾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这日子…唉!”
赵小川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孟云卿则不动声色地拿起一个竹编的小簸箕,仔细看着,仿佛在欣赏手艺。
“绩效?老丈也听说了?”赵小川试探地问。
“怎么没听说!”老丈似乎找到了倾诉对象,“坊间都传遍了!说以后当官的升官发财,全看什么‘数据’!老汉我就怕啊,这些官老爷为了自己的‘数据’好看,变着法子地来盘剥我们!今天让你多交税,明天让你多出役…这‘绩效’要是成了他们刮地皮的新由头,我们小老百姓还有活路吗?”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也大了些,引得旁边几个摊贩也看了过来,脸上带着同病相怜的忧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朕的北宋欢乐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