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工坊历经了一场由外而内、几乎致命的危机,在狄咏的雷霆手段与苏轼的巧妙斡旋下,终于暂时稳住了阵脚。沈括病体未愈,工坊的灵魂暂失,但炉火未熄,人心在经历了怀疑与混乱的淬炼后,反而生出一种更为朴素的坚韧。然而,重建秩序易,重燃创造力难。如何在失去顶尖大脑的情况下,让这台复杂的机器不仅维持运转,更能持续进步,成了摆在临时主事人苏轼和鲁小宝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一、 苏学士的“文法”与鲁匠头的“锤法”
苏轼虽不通锻造之艺,却深谙管理之道与人心之妙。他深知,此前工坊过度依赖沈括一人的才智与威望,如同独木撑天,一旦倾颓,则大厦将倾。欲使“星火”长久,必须建立一套不因人废事的“法式”。
他将鲁小宝及几位资深匠师召集起来,没有居高临下的指令,而是如同老友清谈般,围坐在尚带寒意的炉旁,开始了他的“绩效重塑”。
“鲁大师,诸位匠师,”苏轼搓了搓手,呵出一口白气,“存中(沈括字)病倒,实乃我朝之大不幸,亦是我工坊巨损。然,国之利器,不可一日不研。我等虽不及存中之能,亦当竭尽全力,护持此火种不灭。今日请诸位来,非为指派任务,实欲与诸位共商,此后工坊,当以何法运行,方能既保眼前之需,又蓄长远之力?”
鲁小宝挠了挠头,他习惯了沈公清晰的指令和自己的大锤,对这种“商量”颇不习惯,瓮声瓮气道:“苏学士,您是文化人,懂得多。俺就是个打铁的,就知道沈公让俺干啥俺就干啥,把东西打好,不出岔子,就是绩效!”
苏轼微微一笑:“鲁大师此言,乃绩效之本也。然,‘不出岔子’四字,谈何容易?譬如这龙涎金锻造,临界温度、锤击力道、淬火时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以往全靠沈公心算与鲁大师手感,若二位稍有不便,或他人接手,又当如何?”
他指着旁边一堆报废的箭簇坯体:“此皆因参数拿捏不准所致。若能将鲁大师你这‘手感’,沈公那‘心算’,化为众人皆可遵循之‘法式’,记录成文,绘图立规,使后来者按图索骥,亦能得七八分精髓,岂非大善?此即‘文法’辅助‘锤法’,可使绩效稳定,传承有序。”
鲁小宝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自己那身说不清道不明的“手感”还能变成“文法”。旁边的李匠头却眼睛一亮:“苏学士此言有理!好比盖房子,有了精准的营造法式,便是个新手,照着做也能搭起不漏雨的屋棚。咱们这锻造,若能定下法式,确实能省去许多摸索和浪费!”
见众人意动,苏轼趁热打铁,提出了具体方案:
1. 制定《龙涎金基础锻造法式》:由鲁小宝口述,苏轼及几位文书好的学子记录整理,将临界温度的判断标准(结合炉火颜色、参照物变化)、不同重量坯体所需的锤击力度分级(以石、钧为单位)、塑性变形的最佳窗口期、以及不同器具(箭簇、刃坯)的初步成型图谱,一一明确下来,形成文字和图册。绩效目标:使合格匠师能依据此法式,稳定产出基础合格的龙涎金坯体。
2. 建立《工坊物料耗用标准》:根据以往成功与失败的数据,核定各类物料(龙涎金、炭火、辅料等)在不同工序下的标准耗用范围,超出需说明原因,节约则计入绩效奖励。以此控制成本,减少浪费。
3. 推行《技术联席会议制》:每五日一次,由鲁小宝主持,所有匠师、乃至有想法的学子均可参加,商讨技术难题,评议法式优劣,提出改进建议。苏轼列席,负责记录与协调。绩效目标:集思广益,持续优化法式,并将好的建议及时纳入规范。
这套以“法式”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思路,将个人化的、难以言传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传承、可优化的“显性知识”,虽然短期内看似增加了文书工作,但从长远看,却是工坊摆脱对个别人才绝对依赖,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鲁小宝虽然觉得麻烦,但在苏轼的鼓励和其他匠师的响应下,也开始尝试着将自己毕生所学,用最朴实的语言,“翻译”成众人可学的“法式”。
二、 狄咏的“绩效”视野:由点及面的防御
就在苏轼于工坊内推行“法式”之时,狄咏的目光则投向了更广阔的北疆战场。辽军“铁林军”在落鹰峡受挫后,虽暂缓了大规模进攻,但其游骑斥候的活动却更加频繁,范围也更广,显然是在重新侦察、调整部署。
“辽人像是在寻找什么。”狄咏指着沙盘上标注的近期辽军斥候活动轨迹,“他们不再强攻玄都观主阵地,也不轻易涉足落鹰峡这类险地,反而对我防线两翼,以及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山隘、河谷兴趣大增。”
副将沉吟道:“将军是说,他们在寻找绕过我军主防线,或是‘星火’工坊外围防御薄弱点的路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朕的北宋欢乐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