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洒落在河谷平原上,联盟聚居地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制陶区的十座新窑日夜不停地吞吐着烟火,农耕区的粟米已金黄垂穗,养殖区的围栏内畜禽成群。技术的进步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各部落的剩余产品日益增多,自然而然地,人们开始寻求交换所需之物。
最初,这种交换只是零散地进行。一个陶工用多余的碗换些鲜肉,一个农人用粟米换条新缝的皮裙。但随着交换越来越频繁,在聚居地中央的空地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自发的交易场所。
这天清晨,汪子贤在巡视聚居地时,被中央空地的喧闹所吸引。只见数十人聚集在那里,有的摆出陶器,有的展示兽皮,有的提着粮食,彼此讨价还价,交换物品。
“我用这罐粟米换你的陶锅,怎么样?” “不行不行,我的锅可是上釉的,一罐粟米太少了!” “那我再加一张兔皮?” “这还差不多...”
场面上看似热闹,却也不乏争执。两个汉子正因为交换比例问题面红耳赤,几乎要动起手来。
“我这张鹿皮能换五罐粟米!你怎么只给三罐?” “你的鹿皮有破损,不值五罐!” “哪有破损?你分明是想占便宜!”
汪子贤站在一旁观察良久,眉头渐渐皱起。他注意到几个问题:一是没有统一的交换标准,全凭双方临时议价;二是缺乏计量工具,同样的“罐”大小不一;三是没有秩序维护,争执时有发生。
“胖墩,记录现象:自发集市形成,但缺乏规范导致效率低下和纠纷频发。”他在心中默念。
「已记录。建议:建立统一度量衡系统和交易规则。」
这正是汪子贤所思考的。他回忆起之前为制陶区制定的简易度量标准——以成人一掌为长度单位,以标准陶罐为容量单位。是时候将这些标准推广到整个联盟了。
当天下午,汪子贤召集各部落首领和工匠负责人开会。
“中央空地的集市大家都看到了吧?”他开门见山,“交换是好事,能让各部落互通有无,增进联系。但现在问题很多,需要规范。”
石斧部落首领粗声粗气地说:“是啊,今天早上我就看到两起争吵。没有个准头,你说你的多,我说我的好,争不出结果。”
云织大娘点头附和:“我们的陶器现在有标准大小,但别的部落带来的东西大小不一,确实难以公平交换。”
“所以我们需要统一度量衡。”汪子贤宣布,“就像制陶区已经实行的标准罐、标准碗一样,所有交换都应该有统一的标准。”
他让助手搬来几件物品:一个精心烧制的标准陶罐,一把刻有刻度的小木尺,一组标准石权重。
“看,这是容量标准器。”他举起那个陶罐,“从今天起,所有以‘罐’为单位的交换,都必须以这个标准罐为准。我们会制作多个这样的标准罐,放置在集市上供大家参考。”
接着,他展示那把木尺:“长度方面,我们以成人中指长度为一‘指’,十指为一‘掌’,十掌为一‘步’。这把尺上刻有指和掌的刻度。”
最后,他指向那组石权重:“重量方面,我们选用河滩上那种密度均匀的灰石,打磨成标准重量。最轻的为一‘石籽’,十石籽为一‘石拳’,十石拳为一‘石首’。”
工匠们认真记录着这些新概念,首领们则交头接耳讨论着这些标准的实用性。
“这些标准器将放置在集市中央,供所有人参考。”汪子贤继续说,“同时,我会选派专人管理集市,维护秩序,解决纠纷。”
第二天,技术创新区忙碌起来。石皮带领石匠精心打磨标准权重;木心组织人手制作标准尺;云织大娘则监督烧制标准容量器。不到三天,一套精美的度量衡标准器就制作完成了。
集市日正式来临。清晨,当人们带着货物来到中央空地时,发现这里已经焕然一新。场地被划分为不同区域:陶器区、粮食区、皮革区、工具区等。中央立着一根木柱,上面悬挂着标准尺、标准权重和标准容器。
更引人注目的是,场地边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子,上面挂着“公平秤”和“标准量”的木牌。几名由汪子贤亲自培训的度量员站在那里,准备为交易者提供服务。
“各位族人!”汪子贤站在一块高石上宣布,“从今天起,我们的集市将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交易。这些标准器将确保交换的公平性。如果有争议,可以请度量员裁决!”
起初,人们对此半信半疑,仍习惯性地讨价还价。但很快,统一标准的好处就显现出来。
一位年轻农人带着粟米来到集市,想换一把新石斧。石匠看了看他的粟米,指了指标准罐:“你的粟米大概能装三罐半,按照标准,三罐半粟米可以换一把中等大小的石斧。”
年轻人惊讶道:“以前我得用这么多粟米再加上一张兽皮才能换到这样的石斧!”
石匠笑道:“那是因为以前没有标准,我说我的石斧好,你说你的粟米多,争来争去没个准数。现在有标准了,大家都公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