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的仓库区坐落在聚居地东北角,由五间巨大的茅草顶土屋组成,里面堆满了联盟共有的物资——粮食、兽皮、陶器、工具以及各种稀有材料。这里是联盟的生命线,关系到每个人能否吃饱穿暖,度过严寒的冬季。
然而,仓库的管理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清晨,汪子贤还没走到仓库区,就听到了争执声。原来又是分配处的纺婆婆和仓库管理员岩壳在为物资数量争吵。
“我明明记得上次清点时还有五十卷麻布,现在怎么只剩四十二卷了?”纺婆婆举着记录绳结,气得手发抖。
老岩壳一脸无奈:“纺婆婆,我也记得有五十卷,但清点就是只有四十二卷。可能是你记错了,或者绳结打错了?”
“我打了一辈子绳结,从没出过错!”纺婆婆更生气了,“一定是有人偷拿了!”
“没有凭证不能乱说!”岩壳也提高了声音,“仓库每天进出这么多人,谁能记得每一件东西去哪了?”
汪子贤走近时,两人立刻停止争吵,向他诉苦。
“大首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纺婆婆叹气道,“绳结记不清细节,时间一长,谁也说不清物资到底去哪了。”
岩壳指着仓库里堆放的物资:“东西越来越多,单靠记忆和绳结根本记不住。有时候明明记得有某种物资,就是找不到放在哪个角落。”
汪子贤沉默地巡视仓库。兽皮堆得杂乱无章,陶器随处摆放,不同种类的粮食也没有分开储存。他随手拿起一捆记录绳结,上面打满了各种结,连管理员自己都需要猜测每个结代表什么。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汪子贤下定决心,“从今天起,仓库将采用全新的管理方法——文字记账和算术清点。”
他立即召集了文字院首批学员中的佼佼者——纺云、小石和禾苗,组成仓库管理改革小组。
第一步是全面清点库存。汪子贤设计了统一的清点表格,刻在陶板上:左列物品名称,中间数量,右列备注。
清点工作异常艰难。许多物资堆放混乱,需要重新整理归类;同类物品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分级记录;甚至发现了一些被遗忘在角落的物资——三筐已经发霉的坚果和五大卷虫蛀的麻布。
“难怪总感觉物资消耗速度比实际快。”岩壳看着那些被浪费的物资,痛心疾首,“这些东西要是早点发现,还能用上啊!”
全面清点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最终,联盟仓库有了第一份完整的库存清单:粮食七大类共五十三筐;兽皮九种共二百四十张;陶器六类共三百余件;工具五大类约一百五十把...
清点过程中,汪子贤发现了管理上的诸多漏洞:物资出入没有记录,谁都可以借口“公共需要”拿走东西;同类物资没有集中存放,导致重复寻找和购买;没有先进先出原则,有些粮食已经变质还在仓库深处...
“我们需要一套系统的仓库管理方法。”汪子贤对改革小组说,“包括记账制度、存放规范、领取流程和监督机制。”
他首先创造了专门的“仓库文字”——一套简化符号系统,能够快速记录常见物资的出入。如“粟”代表粟米,“皮”代表兽皮,“陶”代表陶器,加上数字和出入符号,形成简洁明了的记录。
算数高手小石设计了“算筹计算法”——用不同长度的草棍代表不同数值,快速计算物资总量和余额。他还发明了“进位标记”,解决了大数计算的难题。
细心的纺云则负责物资分类和存放规划。她为每类物资设计了专属存放区域,挂上标识牌;易腐物品放在通风处;贵重物品单独保管;常用物资放在门口方便取用。
禾苗借鉴农业管理经验,提出了“季度盘点”和“轮值监督”制度,防止长期由同一人管理可能产生的弊端。
新的仓库管理制度实施的第一个月,阻力不小。
许多部落成员不习惯繁琐的领取手续。“以前拿点东西多简单,现在又要登记又要签字,麻烦死了!”猎人石虎抱怨道,他需要领取新箭矢,却不得不等待管理员记录。
甚至仓库管理员岩壳自己也时有怨言:“这么多表格要填,这么多数字要算,我老了,学不会这些新东西。”
汪子贤不为所动,坚持要求严格执行新制度。他亲自坐镇仓库三天,指导每一个环节;安排纺云协助老岩壳处理文书工作;甚至设计了一套简化流程,让紧急物资领取不受影响。
转机出现在一次突发事件中。
仲夏时节,河水突然暴涨,西山部落的低洼地区被淹,急需救援物资。按照旧制度,光是清点需要什么物资就会花费大半天时间。但在新制度下,仓库迅速调出了储备的绳索、木料和皮筏,并准确记录了发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更令人惊喜的是,凭借准确的库存记录,联盟第一时间知道需要补充哪些物资,及时组织人手赶制,避免了后续物资短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