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过后,西山部落长老师徒特地来感谢:“那么快就拿到救援物资,真是救了命!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仓库里有什么、有多少?”
汪子贤展示了仓库的账本和存货分布图:“靠的不再是某个人的记忆,而是这些文字和数字记录。无论谁当管理员,只要查看记录,就能对库存了如指掌。”
这件事后,新管理制度获得了广泛支持。
汪子贤没有满足于此,他进一步改进了管理系统。
他创造了“日结”“月结”制度——每天结束时核对账目,每月底全面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他引入了“预估需求”方法——根据人口和季节变化,提前预测物资需求,避免过剩或短缺。
他还建立了“物资流转记录”——每件重要物资从来源到去向都有据可查,特别是一些贵重物品如铜器、盐块等。
三个月后,新管理系统的成效开始显现。
最直接的变化是浪费大幅减少。由于实行先进先出原则,粮食霉变现象几乎消失;由于有准确的库存记录,重复制作和采购的情况不再发生;由于领取需要登记,随意拿走物资的现象得到遏制。
“光是这个季度,我们就节省了至少十分之一的物资。”岩壳拿着对比数据,难以置信地说,“以前总觉得物资不够用,原来是管理不当造成的浪费太多!”
联盟长老会对新系统十分满意。以往为物资分配争吵不休的场景不再出现,现在所有数据清晰可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以前各部落总怀疑自己分得少,别人分得多。”大长老在会议上说,“现在数据一目了然,大家都心服口服。”
更深远的影响是,仓库管理的新方法很快推广到其他领域。
狩猎队开始详细记录猎物的种类、数量、狩猎地点和时间,从中发现动物迁徙规律,提高了狩猎效率。
农业生产组记录了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投入人力和收获产量,通过对比找出最有效率的种植方法。
甚至家庭也开始模仿这种管理方式。纺婆婆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家庭物资,笑着说:“现在我知道家里到底有多少东西,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再也不会有浪费了。”
汪子贤注意到,不同物资的价值不同,单纯计数不能反映真实价值。他开始了初步的“价值评估”探索——根据物品的稀缺性、制作难度和实用性,赋予不同的“点数”。
比如,一张鹿皮点数高于野兔皮;一件彩陶点数高于普通陶器;一筐粟米点数高于野果。这样,不同物资可以换算比较,物资交换更加公平。
半年后,联盟举行了首次全库存审计。由各部落代表组成的审计组,对照账目逐一清点实物,结果令人惊喜——账实相符率达到九成八以上,只有少量耗损合理的差异。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审计组长惊叹道,“以往清点仓库,账实不符是常态,现在几乎完全一致!”
审计结束后,汪子贤召开了仓库管理总结会。会上展示了半年来物资消耗对比数据:粮食浪费减少三成;工具损耗降低两成;物资周转率提高一倍...
“管理不只是看管东西,更是通过科学方法最大化资源价值。”汪子贤总结道,“好的管理能让同样的资源发挥更大效益,这相当于为联盟创造了更多财富。”
会后,汪子贤独自留在仓库办公室,审视着那些刻满文字和数字的陶板。这些粗糙的记录载体,承载的是联盟向精细化管理迈出的第一步。
他注意到老管理员岩壳的转变最为惊人。曾经抵触新方法的老者,如今成了最积极的推广者,甚至自己改进了几种记录符号,让记账更加高效。
“大首领,看我设计的‘快速点数法’!”岩壳兴奋地展示他的新发明,“用不同颜色的石子代表不同数值,清点速度能快一倍!”
汪子贤赞许地点头,同时意识到知识传播的魔力——一旦人们尝到智慧的甜头,就会自发地创造和改进,形成良性循环。
夜幕降临,仓库区的火炬依次点燃。汪子贤巡视着整齐的货架,上面各类物资分门别类,标识清晰;墙上的统计板展示着最新数据;值班人员正在做当日最后清点,认真记录着数字。
这与半年前的混乱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智力+1】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汪子贤感到思维更加清晰敏锐,能够更深入地洞察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他忽然意识到,管理效率的提升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思维方式的变化——从模糊到精确,从感性到理性,从经验到科学。
这一夜,汪子贤在仓库办公室待到很晚,开始起草《联盟物资管理规范》,试图将半年来的经验系统化、标准化,让这套方法能够持续运行并不断改进。
窗外,联盟的聚居地宁静而有序。仓库区的火炬明亮而稳定,就像文明进程中那盏不灭的明灯,照亮着人类从混乱走向有序,从蒙昧走向理性的道路。
而在那条路上,文字和算术是最坚实的铺路石,记录着每一个前进的脚步,计算着每一步跨越的距离。管理之道,已然开启。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