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还获得了奖学金。村里的乡亲们凑钱给她做了新被褥,买了去省城的车票。那天,母亲拖着病体坚持要送她到村口。
“好好学,别惦记家里。”母亲握着她的手说,声音虚弱却充满希望,“将来当个好大夫。”
苦荞没有辜负期望。在大学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医知识,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教授们都很欣赏这个来自山村的姑娘,说她“有悟性,有医心”。
然而家庭的困境并没有因为她的入学而好转。母亲的病情时好时坏,需要定期透析。父亲由于常年劳累,也落下了腰腿疼的毛病,阴雨天几乎无法下床。
“大二那年,弟弟考上了县重点高中。”苦荞的声音开始颤抖,“我知道家里供不起两个学生了。”
远志比苦荞小两岁,同样聪明好学。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兴奋地跑到地里告诉正在干活的父亲,却只得到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那天晚上,苦荞接到弟弟的电话。
“姐,我不想念书了。”远志的声音出奇地平静,“城里有个建筑工地招工,包吃包住,一个月能挣三千呢。我去了,就能给妈治病了。”
苦荞在电话这头急得直跺脚,“胡说!你必须上学!钱的事姐来想办法,我可以多打几份工...”
“姐,你成绩那么好,将来能当医生,治好多人的病。”远志打断她,“我不一样,我读书没你好。就这么定了,我已经跟工头说好了,下周就去。”
苦荞连夜坐车赶回家,想要阻止弟弟的决定。然而当她推开家门时,看到的是母亲虚弱地躺在床上,父亲蹲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眉头紧锁。弟弟正在灶前熬药,瘦弱的肩膀看上去不堪重负。
“姐,你怎么回来了?”远志惊讶地问。
苦荞红了眼眶,“我不准你辍学!听到没有?”
母亲挣扎着坐起来,“荞儿,让志儿去吧...是爸妈没本事...”
那一刻,苦荞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她知道,这个家的重担,注定要有人来扛。
远志出门打工的那天,天气阴沉。苦荞特意请了假回家送他。弟弟只带了一个破旧的背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服和母亲连夜烙的饼。
“到了工地就给家打电话。”苦荞嘱咐道,偷偷塞给弟弟两百块钱,“这是姐攒的,你拿着买点吃的。”
远志推辞不要,“姐你自己留着,学校里用钱的地方多。”
“拿着!”苦荞强硬地把钱塞进弟弟口袋,“在外面别亏待自己。等姐毕业工作了,你就回来继续读书,听见没?”
远志点点头,眼圈红了,“姐,爸妈就拜托你了。”
客车来了,远志上了车,从窗口向他们挥手。苦荞和父母站在路边,直到车子消失在尘土飞扬的道路尽头。
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完好无损的远志。
事故发生在当天下午。远志乘坐的客车在盘山公路上与一辆货车相撞,多人伤亡。消息传到村里时,苦荞正在给母亲煎药。
“荞儿!荞儿!”邻居大叔气喘吁吁地跑进院子,“出事了!志儿坐的车...出车祸了!”
苦荞手里的药碗“啪”地摔在地上,棕色的药汁溅得到处都是。
赶到县医院时,远志已经被推进了手术室。医生说,他头部受到重创,需要立即进行开颅手术。
手术进行了整整八个小时。苦荞和父母守在门外,每一分钟都如同一年那么漫长。当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时,主治医生疲惫地走出来,摇了摇头。
“命保住了,但是...”医生斟酌着用词,“脑损伤很严重,能不能醒来,就看造化了。”
远志在重症监护室里躺了半个月才恢复意识。然而醒来后的他,不再是那个聪明活泼的少年了。严重的脑损伤让他失去了大部分记忆,语言能力也受到严重影响,右侧身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更糟糕的是,由于远志是私自外出打工,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工地方面拒绝承担医疗费用。为了支付高昂的手术费和住院费,苦荞家欠下了巨额债务。
“那时候,我几乎想要退学。”苦荞说,声音平静得令人心疼,“但是父母坚决不同意。妈妈说,如果我退学,她就停止治疗。”
苦荞最终完成了学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多家医院向她抛来了橄榄枝,但她都婉言谢绝了。
“我不能离开家太远。”她解释道,“父母身体不好,弟弟需要人照顾。城里工作虽然好,但开销大,而且没有时间照顾家人。”
苦荞做出了一个让所有师生惊讶的决定:回乡创业,带着弟弟卖菜。
“我学过中药,知道什么蔬菜有药用价值。”苦荞说,“我种药膳蔬菜,现场给顾客讲解食疗方法,生意还不错。”
起初,父母坚决反对。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最后竟然回家卖菜,这在村里成了笑话。但苦荞坚持己见。
“知识不会白学。”她这样告诉父母,“我用我所学帮助别人保持健康,同时能照顾家庭,这没什么不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饭店真实见闻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饭店真实见闻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