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租了一小块地,专门种植药食同源的蔬菜:降压的芹菜、明目枸杞叶、清热解毒的苦瓜...每天清晨,她带着弟弟一起出摊,将蔬菜摆放得整整齐齐,旁边立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每种蔬菜的药用价值和食用建议。
“起初没人相信一个卖菜的懂中医。”苦荞笑了笑,“直到有一天,市场里卖猪肉的老王血压高头晕,我教他用芹菜汁兑蜂蜜喝,真的管用了。从此我的摊位前总是围满了人。”
生意渐渐好起来,苦荞还开始制作一些简单的药茶和药膳包搭配销售。她始终保持着实惠的价格,对经济困难的顾客甚至免费赠送。
“有一天,我在收摊时发现菜筐里多了一袋鸡蛋和一把挂面。”苦荞的眼睛闪着光,“不知道是谁放的。从那以后,经常有人悄悄往我摊位上放东西——一把葱,几头蒜,有时是一块肉。我知道,那是曾经帮助过的人在回报我。”
然而生活从不轻易放过苦荞。三个月前,母亲的病情恶化,需要更频繁的透析。父亲的风湿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无法行走。弟弟虽然有所恢复,但仍然需要全天候照顾。
“所以我来了省城。”苦荞说,“这里医院好,菜价也高。我白天卖菜,晚上接一些抄写整理的零活,周末带母亲去医院透析。”
苦荞在城郊租了一间小平房,将全家都接了过来。她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去批发市场进菜,然后赶到早市占摊位。上午卖完菜后,她要赶回家给家人做饭,下午继续出摊,晚上则做零工到深夜。
“累吗?”王老板忍不住问。
苦荞笑了笑,那笑容里有说不出的疲惫,却也有不容忽视的坚韧,“累啊,怎么不累。但看到弟弟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了,母亲的气色好了一些,就觉得值得。”
她看了一眼墙上的钟,突然站起身,“哎呀,这么晚了!我得去接弟弟了,说好带他去康复训练的。”
王老板连忙打包了几个馒头和一份红烧肉,“拿着,晚上热热吃。”
苦荞推辞不过,只好接过,连声道谢。走到门口时,她突然转身,“王老板,谢谢您听我说这么多。很久没人愿意听我唠叨了。”
王老板摆摆手,“以后常来,给我讲讲你的药膳蔬菜,我感兴趣着呢。”
苦荞点点头,推门离去。门铃叮当作响,她的身影消失在熙攘的人群中。
王老板站在窗前,望着那个瘦弱却挺直的背影,久久没有移动。
从那以后,苦荞偶尔会来王氏饭店吃饭,总是点最便宜的阳春面,但王老板总会“不小心”多给她加个蛋或者几片肉。有时她会带来一些自己种的蔬菜送给王老板,两人渐渐熟络起来。
一个雨天的下午,饭店里没什么客人,苦荞带着弟弟来了。男孩看上去十七八岁,清秀的脸上带着稚气和明显的病容,右腿走路有些不自然,右手蜷缩在胸前。但他的眼睛很亮,和苦荞很像。
“王老板好。”男孩口齿有些不清,但努力地表达礼貌。
苦荞温柔地扶着弟弟坐下,“这是远志,今天康复训练表现好,带他来吃面奖励一下。”
王老板连忙招呼后厨做两碗招牌牛肉面,外加几个小菜。苦荞要阻止,被王老板瞪了回去,“今天我请客,不许推辞!”
吃饭期间,王老板观察到苦荞对弟弟无微不至的照顾:细心地把面条剪短,帮他把肉切成小块,耐心地听他断断续续地说话。远志偶尔会因为手不稳把汤洒在身上,苦荞从不责备,只是温柔地擦干净。
“姐...好吃。”远志努力地说着,向苦荞露出一个天真的笑容。
苦荞摸摸他的头,“好吃就多吃点,王老板手艺最棒了。”
看着这一幕,王老板心里既酸楚又感动。他突然有了个主意。
“苦荞,你愿不愿意在我们饭店门口摆个摊?”王老板提议道,“这里人流量大,而且我可以帮你宣传药膳蔬菜的概念。”
苦荞惊讶地睁大眼睛,“这...合适吗?会不会影响您做生意?”
“说不定还能带来更多客人呢!”王老板笑道,“现代人不就讲究健康饮食吗?你这中医药大学高材生亲自种的药膳蔬菜,绝对是卖点。”
于是,从第二天起,王氏饭店门口多了一个小小的蔬菜摊。苦荞每天清早会送来新鲜采摘的蔬菜,王老板则帮她照看摊位,向顾客推介。
果然如王老板所料,药膳蔬菜的概念很受欢迎。许多来饭店吃饭的客人都会顺便买些蔬菜回家,甚至有人专门为了买菜而来,顺便就在饭店解决了吃饭问题。
一个月后,苦荞的蔬菜已经供不应求。王老板趁机提议:“苦荞,你有没有想过扩大种植?我可以投资,咱们合作。”
苦荞犹豫了,“可是我没有那么多土地和时间...”
“土地我可以想办法,种植可以请人。”王老板说,“你主要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这样你既能赚钱,又不必那么辛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饭店真实见闻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饭店真实见闻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